贵港市委副书记雷应敏(中)到桂平指导生态乡村建设工作。
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右三)、市长陈锦秀(左二)及相关领导在现场指挥街道整治工作。
清洁车每天绕城清扫街道和环城路段。
前进村溪水潺潺,流水幽幽。
通过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桂平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云更白。
桂平城区街道井然有序。
桂平市辖26个乡镇430多个建制村(社区)3900多个自然屯,总面积407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90多万。自2013年4月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以来,桂平市克服点多面广、资金不足、任务繁重等困难,创新举措,扎实开展“美丽桂平”乡村建设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两年多来,全市累计清运垃圾41.8万吨,清理河沟252.8公里,清理农田4.7万亩,2014、2015年收上保洁费3300多万元,完成了两年保洁费任务3078万元的107.6%,市容市貌和乡村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形成了一些亮点和特色。
千里传音——借来专题邮简“勤吆喝”
为加大乡村建设活动的宣传力度,桂平市大胆创新,利用邮政部门新型信息采集平台“政讯通”高效、便捷的优势,积极开展“美丽桂平·清洁乡村——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封信”活动,制作发放“清洁乡村”专题邮简,开设“清洁乡村”资金募捐平台,有效提高了活动覆盖率。
邮简是邮政部门开发的一种折叠式彩色明信片,小巧精致,具有一定收藏价值,受到群众喜爱。据桂平市委书记杨评防介绍,2014年春节期间,桂平市“乡村办”会同市邮政局共同制作“清洁乡村”专题邮简6万多份,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八提倡八反对》和《美丽桂平·清洁乡村——募捐公益活动倡议书》以及“三清洁”等内容融入邮简,利用“政讯通”平台提供的通讯信息,不仅将邮简挨家挨户投递至村民手中,还通过邮政汇兑地址将邮简投递到1万多名外出务工人员手中,有效扩大了活动覆盖范围。
杨评防说,活动得到了桂平市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纷纷自觉将邮简内容向亲朋好友宣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通过专题邮简了解到家乡开展活动的情况后,纷纷表示支持并踊跃捐款,共捐赠“清洁乡村”活动资金60多万元。活动得到了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简报》上作了批示:桂平市的做法很有创意,请区“美丽办”跟踪了解,认真总结推介。
科技引领——推广清洁养殖“废变宝”
桂平市下湾镇养殖大户黄仕钧参加镇政府举办的污染防治技术培训班后,按照技术指导方案,投入3万多元购买分离机,实现猪粪分离、干燥、打包全部机械化,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还免去清粪、运输猪粪尿的人力物力成本,冲洗猪舍的用水量节省90%,一头猪节省养殖成本100多元。
把“美丽桂平·清洁乡村”活动与生态养猪结合起来,通过推广清干粪法+微生物好氧发酵、粪水分离、雨污分流等清洁养殖技术,把禽畜的粪便转换成有机肥料,化污为肥,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又增加了农户的收益,下湾镇用此招在开展乡村建设活动中拔得头筹。
下湾镇是畜禽养殖业较发达的乡镇,目前存栏300头以上的养猪场有33个,全镇生猪正常年存栏量2.4万头左右。过去禽畜的粪便大多排放到江河里,给水源造成很大的污染。为改变现状,下湾镇党委、镇政府大力推广清洁养殖技术,组织全镇养殖大户参加培训,大力宣传清洁养殖对农户生活生产、对保护村屯生活环境的意义,引导养殖户采用新技术养殖。
桂平市市长陈锦秀说,通过推广清洁养殖技术,各大养殖场变得干净整洁起来,甚至闻不到猪粪味。经过处理的猪粪成为改善土壤的良好有机肥料,成为无公害蔬菜种植户的抢手货,以前送都没人要的猪粪便,变成有机肥料后供不应求,每吨能卖到600-1000多元。清洁养殖不仅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能节约成本,变废为宝,促进了养猪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成为了典型经验,获得了自治区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简报》上作了批示:这是清洁乡村亟需的一个好典型。请农业厅、水产畜牧兽医局调研、总结并积极推广。
土法上马——巧运垃圾省力又省钱
是建垃圾池,还是用农用车即时将垃圾清走?下湾镇算了一笔账:前者需投入70多万元,后者投入23万多元。全年的财税收入不过300万元的下湾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们勇于创新,率先将农用车改装成垃圾清运车,使清运垃圾工作既省力又省钱。
开展“美丽桂平·清洁乡村”活动后,村民的卫生意识有了很大提高,都自觉把生活垃圾拿到垃圾收集点,由当地乡镇政府组织清运车辆统一清运至桂平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这也无形中增加了乡镇垃圾清运的压力。
其他地方都在建垃圾池,如果建了垃圾池,请人将垃圾铲到车上需要2名工人,按每人每天最低费用100元、每个月清理垃圾3次(10天清一次)计算,全镇97个垃圾池每个月所需费用近6万元,全年就要72万元,这还不包括建池本身的费用,差额近49万元。
下湾镇经多次调研和讨论,决定不新建垃圾池,用农用车改装成清运车,配套使用挂桶式垃圾桶,使清运工作既轻松又省力,还省下了不少钱。以前,下湾镇的垃圾清运工作都是以每年6.5万元包干出去的,现在加上车辆购置、购买垃圾桶的费用5.55万元,改装两辆农用车的成本11.1万元,每年保洁费用只需23.1万元。
陈锦秀说,如今下湾镇采用改装车辆配套使用挂桶式垃圾桶承包给农户后,农户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即可将垃圾清运完,除掉油费和维护费等,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比到外面打工强多了。巧运垃圾改善了村屯的环境卫生,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使下湾镇清洁乡村工作多次在贵港市考核中获评优秀。目前,这种省钱又省力的操作方式已在桂平市26个乡镇全面推广。
市场运作——建立长效机制“买服务”
村民自治——地下建设管网“除污垢”
寻旺乡福寿村石寿屯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在硬化村屯道路的同时,埋下了860米长的排污管,彻底解决了屯里面路不平、污水乱流的现状,成为桂平市第一个拥有地下排污管网设施的村屯。
杨评防介绍,以前,石寿屯的村道都是碎石泥巴路,坑洼不平,不少农户的水龙头装在路边,用来洗菜洗衣,脏水直接流到路面,弄得路上总是又湿又脏。再加上猪圈流出来的污水直接排放在路边,夏天气味特别难闻。2013年4月,石寿屯在桂平市委引导下成立“一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形成“实施地下污水管网和屯路硬化工程”的建议,并在6月份得到全屯村民一致通过。
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驻村工作队员周诗文多次组织屯里群众召开各种会议,并带头捐款1000元。在理事会的发动下,在短短的3天时间里,村民集资12.6万元,社会捐资两万多元,村里理事会5个成员垫资13万元,确保了项目建设的资金。接着,大家投工投劳,不到一个星期,一条宽3米左右、860米长的屯级水泥路出来了,路下埋着内径30-40厘米的排污管。
现在石寿屯每家每户流出来的生活用水,先经过一个漏筛流入沉沙池,再流到排污网管。屯里的7家养猪场的污水,经过沼气池处理后产生的污水也进入到排污管道。全屯77户的污水汇集,通过地下管道流入村边的池塘。如今,走进石寿屯新建的屯级水泥路上,干净又整洁。
依托资源——借优势打造旅游名村
西山镇前进村毗邻桂平市西山风景名胜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陈锦秀介绍,为充分发挥山地优势,政府引导该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黄花梨、沉香等名贵树木1万多株,种植优质西山茶、花卉、优质铁皮石斛等900多亩;引进了一个投资200多万元养殖(蛇)场,发动群众实施立体养殖业,山坡养殖鸡,鱼塘养殖鱼、放养鸭等,使全村农民人均年增收超过400元。争取上级支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投入200多万元铺设了前进村主干道5公里水泥路面,硬化了5条村屯道路,修通了村屯道路4公里;投资80多万元修建了3个人饮工程;投资20多万元新建成集办公、娱乐、文体活动为一体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目前该村的村屯道路硬化率达到85%,户与户之间道路硬化率达93%以上。
前进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了大水车旅游度假中心、龙凤山庄、自然山庄等项目,并以“农家乐”作为切入点,对226户房屋外墙进行立面改造,建立了“柏寿居农家乐”示范点,完善了休闲健身广场、生态停车场、旅游服务中心、景观路灯、滨水步道等。今年以来,前进村旅游超过8万多人次,就地解决了村里富余劳动力150多人就业问题。
走进前进村委会,“荣誉榜”琳琅满目:2014年11月被授予广西“清洁乡村·百佳村屯”称号,2015年5月被授予“广西特色旅游名村”称号,2015年8月被评为“荷城十大最美乡村”。最近,又喜获“全国生态文化村”殊荣。
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桂平市副市长曾在旺介绍,目前26个乡镇的村屯垃圾清运工作全部采用了外包给保洁员方式进行。农村垃圾保洁工作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也在下湾、木乐等乡镇得到了有效的运作,其他各乡镇也在积极探索清洁市场外包的方式。
“买服务”首先是石龙镇。该镇辖21个建制村(社区)146个自然屯,人口8.3万,村民居住分散,为确保清洁乡村工作取得实效,石龙镇采取“市场运作、政企共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方式,将镇、村垃圾统一承包给有资质、有实力、责任心强的清洁公司。
2014年1月,石龙镇以每年36万元的承包费用与私人企业签订了保洁和清运圩镇垃圾协议,圩镇环境得到有效整治。但村屯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仍然是难题,2015年8月,石龙镇以年97.8万元的承包费用将全镇包括圩镇、农村以及二级公路沿线的清洁任务全部承包给专门保洁公司。
然而,承包出去并非撒手不管。曾在旺说,石龙镇建立垃圾清洁、清运监督机制,成立督查组,每月不定期对各个村屯垃圾清洁、清运工作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告知村委会,对承包清运队伍工作不到位的进行处罚,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通过实行垃圾清洁、清运外包运行以来,石龙镇垃圾整治效果有了明显改善,解决了以往村里垃圾靠村民装载上车、装运车辆不固定、村屯垃圾量不一、请人装载困难等问题。圩镇清洁队伍也由原来的兼职人员,每天只工作半天,转换为通过外包,实现了全天保洁。此外,实行保洁外包,石龙镇保洁费用还大幅度下降,清洁总费用支出每年节约40万元,既高效又节省。
迎难而上——垃圾转运站“快马加鞭”
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进展缓慢,一直是“美丽桂平”乡村建设活动的“瓶颈”。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步伐,桂平市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常务会议的讨论议题,集思广益,迎难而上,为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加把鞭”。
曾在旺介绍,7月16日桂平市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方案》,建设乡镇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21座,总投资3315万元,每座建设用地不低于1.5亩、处理规模为25吨/日。统一为转运站配备1套压缩设备、10辆8吨钩臂式垃圾转运车、21台30千瓦变压器、4台吸粪车等。目前已完成征地、立项等前期工作,设备招标、项目施工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预计2016年春节前建成。
陈锦秀说,“这些乡镇垃圾转运站建成后,全市将实现每个乡镇拥有一座生活垃圾转运站的目标,村屯垃圾收集、乡镇垃圾转运站的生活垃圾将实现日产日清,城乡生活环境将会大为改观。”
突破创新——为乡村保洁员“建个家”
曾在旺说,今年10月23日,对于桂平市蒙圩镇的保洁员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桂平市首个乡村保洁员工会在该镇成立,全镇45名保洁员有了一个维护权益的“家”,一个温暖的“家”。
开展乡村建设活动以来,蒙圩镇的乡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在自治区及贵港市多次检查中获得好评。为巩固成效,今年10月,蒙圩镇举行乡村保洁员工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成立了桂平市首个乡村保洁员工会。
如今,蒙圩镇乡村保洁员队伍越来越壮大,现有乡村保洁员178名。“加入乡村保洁员工会组织,感觉像是有了‘娘家’,有了‘靠山’”,保洁员刘业强说。前些时间,工会领导带着解暑食品来慰问乡村保洁员,并举行“金秋助学”活动,家庭困难保洁员的孩子优先享有申请助学金的权利,着实让保洁员心里无比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