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走进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长安村,一条条致富的水泥路延伸到农户家门口,清澈的溪水,奔向一块块绿油油的稻田里。这个昔日的自治区重点扶贫村,正悄悄变得美丽起来。
房前屋后的垃圾成堆,蚊蝇乱飞。道路狭小泥泞,有的路段连摩托车都过不了。收入全靠几分田,如何让这个自治区重点扶贫村的群众脱贫致富,是挂点帮扶单位最为挂牵的事。
在生态乡村活动中,港北区委办主动向村里捐赠900个垃圾桶,投入经费8000元,发动群众5000余人次,动手清理房前屋后、水塘生活垃圾近30吨,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路难走,也是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在该区文体、扶贫、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合资金148万元,为该村硬化村道5条共4.6公里。
部门积极帮扶,激发了群众建设生态乡村的信心。目前,全村群众自筹资金30多万元,兴建篮球场、文化活动中心。每户每年出资60元,聘请8名保洁员,使村屯保洁实现常态化。
“路好走了,村变靓了,群众打心眼里高兴,”村委主任韦孟说,“怎么样脱贫致富,群众提出更高的要求。”
美丽乡村还得有生态产业支撑。该村群众在种植稻谷中用的是农家肥,很少用化肥、施农药。如何把传统种植业变为特色产业,也是帮扶单位致力解决的问题。
该区农业局为村民建立测土配方点,赠送价值3.7万元的生物灭虫药剂,发展富硒种植等,引导群众发展无公害优质谷产业。目前,全村共种植富硒无公害优质谷2350亩,仅早稻就使全村人均增收700多元。
9月21日,郑海球出售300多羽瑶山鸡。至此,今年以来,他共出售3批共1000多羽,纯收入1.2万元。在扶贫部门的帮助下,全村有85户特困户发展瑶山鸡产业,出栏近6万羽。
“免费送来鸡苗,送饲料,还上门指导技术。”黄海球说,“对没有劳力养殖的,还可以放到公司寄养,每年还能获得分红。”(张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