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让生态美长驻乡村

  近年来,平南县把文化、旅游、产业元素巧妙地融于生态乡村建设中,统筹处理好美丽与富民、面子和里子、攻坚和长效的关系,不断改善村民生活,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发展,努力让农村群众看得见山水、摸得到实惠、留得住乡愁,生态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据了解,该县出台政策,引导各类支农资金、项目优先向改造提升村和重点片区倾斜,共整合各类资金2.21亿元,初步打造出黄屋屯、都兴屯、白庙屯、里河屯等10个生态乡村建设示范村屯,其中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星级农家乐2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全县乡村游经营户达60多户,直接带动6000多人就业。

  望得见山水

  生态乡村靓丽登场,古老的龚州大地生机勃勃。

  清澈见底的八垌河由上而下从村边流过,河床中凸起的大石头挡住水流形成了无数低头小瀑布;河岸上高大的水葡萄树向河面伸展,一半的河道都在树荫底下;尽管中秋已过,但在周末正午的阳光下,仍有孩子们在河中戏水,在码头上洗衣服洗菜的大婶阿姨们谈笑风生,幸福的笑声肆意飘扬。这是记者最近在获得我市首届“荷城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的平南县官成镇育梧村白庙屯看到的情景。

  在村委主任胡善剑的带领下,记者沿着白庙屯环屯水泥路逛了起来。沿河而建的青年小公园里扶桑花火红盛开;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像城里人一样种着各种花草;屯里的标准灯光球场上孩子们正在打球,有的孩子则在旁边的文化活动室里看书;屯里房前屋后果树数不胜数:龙眼、石榴、枇杷,最让人垂涎欲滴的是把枝条缀得低低的柚子……

  “这都是得益于县里生态乡村建设的政策引导,尤其是我们屯参加了‘荷城十大最美乡村’评选,村民更是劲头十足,把屯里弄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都有‘驴友’来到八垌河边露营,也有城里人开车来买土鸡、买水果。”胡善剑高兴地对记者说。

  摸得到实惠

  “打造生态乡村最终要实现群众富裕”,平南县各级政府深知这一道理。在建设生态乡村过程中,该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业”的思路,依托各村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谋划制定与农村发展相配套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生态乡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平南县镇隆镇拥平村里河屯位于镇隆至平南一级公路旁,记者一下车就被热闹的劳动场面和即将丰收的喜人景象所吸引:几十个人有说有笑,正在嫁接大青枣果苗,不远处大片的大青枣果树已挂满了小小的大青枣,预示着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春节前后我们屯1000亩油菜花和300亩大青枣每天都有几百甚至上千游客来看花摘果,2014年全屯农民人均纯收入9200元,主要就是大青枣和蔬菜的收入。”说起去年底该屯种植油菜花吸引而来的蜂拥游客,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里河屯党小组组长黄奕豪抑制不住兴奋。

  里河屯种植大青枣的历史堪称“悠久”,“县里一引进大青枣种植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种了。”黄奕豪说,他本人就是县里有名的大青枣种植技术的能手。在县里把该屯作为生态乡村建设示范屯的扶持下,里河屯的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利用交通、区位、土地优势,大力打造以草莓、大青枣、油麦菜种植为主的观光农业,让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目前全屯种植大青枣300多亩、观赏桃花50亩、草药100多亩。去年11月中旬,在政府的政策扶持下,里河屯以群众提供土地、政府部门提供油菜花种子以及技术指导的形式,将秋冬农闲田集中起来种植油菜花,生态乡村建设、生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留得住乡愁

  “实现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要让美丽而熟悉的乡景、乡风、乡情,成为隽永别致的乡愁。”平南县委书记潘汉胜表示。该县生态乡村建设始终注重与村庄的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传承等相结合,综合考虑田、林、房、路、水、村、景点、区位等因素,在乡村建设中把高标准、有内涵的建设理念融入到规划中。

  记者来到平南县东华乡都兴屯,走在黄花岗烈士韦树模、韦统淮、韦统玲、韦荣初的故土上,倾听老人们讲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在都兴屯的后山上,都兴烈士纪念碑屹然耸立,面对着连绵的大桂山,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让都兴人为之自豪的历史:韦统淮等4位都兴先辈从这里走出去,参加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发动的广州起义,至今还与其他六十八位烈士一起长眠在黄花岗上。为了纪念先辈的英雄壮举,都兴人集资建成了这座以广州起义为主题的都兴公园。

  在公园俯瞰眼前美丽精致的小村屯,记者仿佛有种穿越的感觉。上世纪九十年代,都兴人纷纷外出打工,寻找到致富门路。随着生态乡村建设的推开,现在全屯99%的农户建起了别墅式的小洋房,环村水泥道路连接着各家各户,全屯有400多亩名优水果园,家家户户的庭院建在果园、花园中,因而该屯获得“天然氧吧”的美誉。现在,都兴公园已成为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都兴屯的生态美更是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