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一农户家的菜园与户外荷田构成一幅美丽画面。
“自家门前的小果园,楼顶上的小菜园,村头村尾的小花园,这些面积不大的‘微田园’在覃塘不少农村出现,形成了一个风景秀丽的生态园。”7月5日,贵港市覃塘区委书记李建锋说,为提高农户庭院的硬化、净化、绿化、亮化水平,该区在覃塘镇龙凤村平田屯、姚山村群山屯开展“荷美庭院”创建活动,让农户合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美化绿化家园,做到“围墙挂绿、见隙插绿、一户一景”。这种做法因其经济实用、自然美观受到村民的欢迎,大家结合实际对自家庭院、路边村道进行了美化,形成了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等各具特色、立体网格化的绿色空间。
樟木乡李塘村:
楼顶小菜园 果蔬天天有
贵港讯(记者/唐正芳 通讯员/钟晓华)“尝尝这丝瓜味道怎么样,这是我在自家楼顶上种的。”7月4日,84岁的年龄的贵港市覃塘区樟木乡李塘村村民李兆排热情地招呼记者。
李兆排是村里“楼顶上菜园”的发起人之一。在他的带领下,记者好奇地参观了在每家每户楼顶上的“空中菜园”。各家园子都不大,都在楼顶的护栏里、立柱边种着各种农作物。不仅有丝瓜、莴笋、玉米、花生,还有价格较高的秋葵。不远处的一大片叶子下,还发现了葡萄,几串大葡萄正挂在中间……园子里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李兆排告诉记者,他从2000年就开始在楼顶种植农作物,现在有15年了。“好处可多了,村里人多田地少,把楼顶做成菜园子,无形中增加了田地面积,环境好,夏天房间变凉快,天天还有新鲜菜吃。大家看到效果好,全屯有60多栋楼都建了‘空中菜园’。”
村干部李新荣说:“村民到李老家参观后,都回去在自家楼顶上种瓜果蔬菜,一眼望去,特别漂亮。”村民李郁桥告诉记者,他家创新了种植模式,将楼顶的护栏加宽加深,这样土壤更深,对农作物更好。
蒙公乡新归屯:
见缝插绿 风景独好
贵港讯(记者/唐正芳 通讯员/韦东保)7月4日,走进旅游景点村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新岭村新归屯,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在对道路两旁的绿化树进行除草、淋水、培土等日常管理。村民韦锡德说:“年初从城区领了不少树苗回来,分别种在田埂上、水沟边以及房前屋后。你看,现在这些树长得多好。”
今年年初,新归屯在原有景点的基础上,见缝插绿栽花种树,在村屯主干道上种上了观赏类的野牡丹、桂花、玉兰、木棉等树木2万多株;在景点建设的绿色通道种上樱花、香柳、三角梅等苗木。为确保苗木成活率,该村实行“村干部+村屯理事会+农户+保洁员”管理模式:村委规定每月苗木护理的时间,理事会带领村民共同打理,平时主要是保洁员日常管理,确保了每棵树都有“主人”。目前这种管理模式已在全城区推开。如今,新归屯基本实现了村前有花、院内有果、屯边有树、路边有阴的目标。
大岭乡旧龙塘村:
路旁果园 房前花园
贵港讯(记者/唐正芳 通讯员/覃伟)村边空地上盆栽鲜花迎风舞动;村路边,景树挺拔青翠;民屋旁,菜园布局有序,蔬菜竞相生长。这是记者7月5日在贵港市覃塘区大岭乡旧龙塘村看到的微田园美丽景象。
路旁一果园里,荔枝树刚被采摘。园主梁大明说:“这里共有8株荔枝树,不仅能绿化美化环境,每年还带来5000多元的收入。”
一间古色古香老房屋前,摆满了花盆。陈秀英边淋花边聊天:她退休3年来,淋水、除草、施肥,每天都与花为伴,多年的高血压也消失了。
村角落菜园里,李晓刚手捧5公斤重的大冬瓜说:“这地方原是村里的垃圾场,我清理干净后种上瓜果,村民都自觉把垃圾送到垃圾池去了。”
据粗略统计,像这样的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等微田园,旧龙塘村共有67个,它们聚少成多,把村庄装扮得花枝招展、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