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笔者走访桂平市偏僻的山区乡镇紫荆镇,只见郁郁葱葱的生态林布满一座座山头;在参天大树下穿行,呼吸着清新空气,令人心旷神怡。镇林业站站长梁富强告诉笔者,紫荆镇森林覆盖率高达83%,空气中负离子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4万个,被誉为“天然氧吧”。这里的老百姓长年在山上种杉木、生态林,山涧种竹子,发展生态产业,建起了一座座“绿色金库”。
紫荆镇位于桂平市最北面,全镇汇集了汉、壮、瑶、苗、侗等多个民族。这个只有2.5万人的小乡镇,却有林地面积31.6万亩,人均拥有林地面积12.64亩,是贵港市山地面积的乡镇。
从金秀连绵而来的大瑶山庇护整个紫荆镇,形成“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靠山吃山,林业成为紫荆人祖辈赖以生存的命脉。据梁富强介绍,该镇6500户群众,其中有6200户人家在山上种植杉木林,全镇目前有杉木容材林22.1万亩。按一亩林地平均产杉木6立方米计算,紫荆镇仅杉木一项,经济价值超过10亿元。虽然杉木成材时间较慢,从下种到成材一般要11到12年,但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坚持年年种植。
来到田泗村,村民们正头顶烈日,在高高的山头上种植杉树苗,黄色的山地上又增添一抹新绿。正带领一家人种树的村党支书罗大兴晒得满脸通红,汗水浸透了衣服。他介绍,村民砍了树后,第二年又会重新种上杉树苗。“我们村家家户户每年至少种杉木苗3000到5000株。”去年,罗大兴刚砍了一批杉木,收入六七十万元。
为了增加中短期收入,紫荆人还搞起了林业套种生姜、沙姜,林下发展香菇、八角、茶叶,在山坡低洼地、山涧发展竹笋等经济作物。目前,紫荆镇出产的干竹笋市场供不应求,这里的石岩茶也远近闻名。
接受了大自然的馈赠,这里的老百姓更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山林,涵养山水。爱护林木,保护森林,已成为紫荆人的自觉行动。梁富强介绍,10多年来,紫荆镇没有发生过森林火灾事故。种植的杉木林也没有遭人偷伐乱砍过。接受了大自然的馈赠,除了种树、种竹,还大量种植水源生态林,保护溪河水库。
国家对发展水源生态林的群众一亩地一年补助10元钱,虽然补贴很少,但为了涵养生态,紫荆镇群众自愿让出山地,种植水源生态林。目前,紫荆镇有六大片共6万亩水源生态林。梁富强告诉笔者,这些水源生态林已生长了十多年,长势茂盛,但当地群众从未偷砍过一棵。现在,这些生态林有效地保护着青山绿水,群众把这一片片生态林叫作“民生林”。
在田泗村的大山里,笔者参观了一个大型野生娃娃鱼驯养场。这里饲养的娃娃鱼多达4000多条,大的已重达5公斤以上。养殖场修建了一条小水槽,把附近的山泉直接引到场内,成群的娃娃鱼正在水里嬉戏打闹。饲养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娃娃鱼的养殖非常讲究水质,只有清澈、纯净的山涧水才能养殖。现在,仅田泗村就有两家娃娃鱼规模养殖场。
良好的生态环境,连野生动物也喜欢来这里安家,村民在附近的山里就发现过野猪、黄猄、箭猪、山蛙等,大山里的小溪也偶遇野生娃娃鱼。这些野生动物能够在大山里生存,同当地老百姓保护生态的意识分不开。在蒙冲村石仁屯采访时,笔者看到,当地群众正用马匹把刚砍下的木材从山上驮下来,在公路边装车运到镇外销售。马夫王万荣说,为了让这里山常青水常净,群众都舍不得用机动车入山拉木头,家家户户养马,砍了木头,就用马驮下山。马匹,成为大山里的主要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