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实施“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见闻之生态乡村的建设之路

  编者按:自崇左市开始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经过干部群众两年多的努力,扎实推进“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专项活动,不断尝试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的新经验、新做法,我市许多乡村实现了天常蓝、树常绿、水常清、地常净的阶段性成果。

  去年8月起,“美丽广西”活动转入“生态乡村”建设阶段。在活动中,一些村屯眼光独到,敢为人先,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突出生态理念,促进农村生态文明,使经济发展与农村生态文明融为一体,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一些村屯注重自身特色,在活动中提升民族文化含量,使乡村凸显出无穷的魅力。如今,在崇左的广大农村,逐步呈现出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安居乐业、邻里和谐幸福的良好局面。

  2014年8月26日,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发展工程,生态乡村活动是乡村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清洁乡村活动的“升级版”。

  根据自治区的规划纲要,从2013年到2020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分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和“幸福乡村”四个阶段进行,2014年7月到2016年12月为“生态乡村”建设活动期。根据要求,“生态乡村”建设将以“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为主要任务。那么,“生态乡村”建设活动如何进行?针对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结合部分村屯的经验做法,记者走进那些美丽乡村示范点和洁净的农家小院,感受他们的富足安康和幸福美满。

  绿化美化 青山绿水绕农家

  崇左市地处边境,集中了老、少、边、山、穷等几个制约发展的要素,这里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不高,人居环境并不理想。千百年来,以农耕为主的崇左农村人口,过的是“一头牛、几亩地”的简单日子,居住条件极其简陋,环境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忽略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居住环境的保护,一些村屯,甚至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蝇蚊乱舞,生态日益脆弱,群众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坐在垃圾堆上吃肉,伴着牲畜粪便入眠”是一些村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始后,崇左农村的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观,很多村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山清水秀地干净”良好景象。这一阶段,涌现出了一些先进村屯,他们遵循自然,把生态保护融入乡村建设构架中,坚持长效机制,不做表面文章,从一开始就树立“我要干净”的强烈意识。

  群众力量是实施乡村建设活动的重要基石。凭祥市夏石镇新鸣村板小屯是一个有92户420人的壮族村落,距离夏石集镇5公里。这里环境优美,天高云白,溪水潺潺;屯中道路宽敞,古树苍翠,草木葱茏,鸟语花香;形态各异的民宅错落期间,宛若仙境。板小屯群众基础好,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高涨。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该屯自始至终坚持生态至上、依靠群众、依托自然的方针,实现农村清洁美化与旅游业、水果业、水产养殖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板小屯村头山下有一个桶口粗的天然地下暗河泉眼,一年四季向外涌出清澈的泉水,在泉眼附近聚集成两个2亩多水面的水潭。2003年,该屯依托这一优势,开发一个水面达1260平方米、可以游泳的露天游泳池。去年,借着清洁乡村建设的东风,该屯村民自筹资金入股,对游泳池实施改造,游泳池的一端有进水口,引进山泉,另一端是出水口;建立定期清洁机制,实施儿童泳池与成人泳池分开,公厕、餐饮、商店及各种安全设施配套齐全。如今,该屯已变成一个景区和游乐场,每逢节假日,这里车来人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赏景游泳,自得其乐。

  板小屯群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极强,从2000年起,所有农户不再烧柴,全部使用沼气、煤气、电等清洁能源,全屯水电管线预埋地下,排水管道实行雨水与生活污水分开,生活污水经净化池和净化设施净排入江河。

  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优势方面,天等县天等镇百灵村上屯,与夏石镇板小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百灵村上屯距离天等县城3公里,全屯43户190人。这里三面环山,山清水秀,风光天成。下屯的后山林木参天,植物种类繁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后山下有一处地下河涌泉,一年四季向外冒水,汇成小溪,向村外汩汩流去。

  上屯的后山并非自古就这样郁郁葱葱。30年前,由于不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滥伐无度,山上也曾一度石山显露,林木不见踪影,整座后山濒临石漠化的危险。改革开放后,山林划归农户经营,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村民订立了村规民约,开始禁止在滋生水源的后山砍伐林木,实施封山育林举措。经过30多年的努力,山上林木莽莽苍苍,蝉欢虫鸣,自然生态环境得以延续;山下果树成排,瓜果飘香,农舍掩映其中,一派生机勃发的新农村景象。

  上屯的村民爱山,上屯的村民也爱水。该屯居民深知依山傍水、择水而居的重要性。1998年起,特别是乡村建设活动开始后,他们筹措资金近400万元,在地下暗河出水口处修建蓄水堤坝,引来泉水,改变小溪河道,在村边挖出一个4亩多的蓄水塘,塘边修建安全围栏;塘尾预留排水口,让溪水在村边逗留,变成一个活水人工湖。如今,水塘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岸畔果树摇曳,水中鱼儿欢畅;水畔杨柳依依,人行步道宽畅、太阳能路灯明亮……一个乡村风情游的景区已初现雏形。

  老屯长冯运雄说:“村容村貌只是漂亮还不行,我们还要开发出水塘的实际效用。我们打算在塘里放养鱼苗,开辟垂钓角;在村头辟出一个烧烤场,迎合外来游客的消费需求;还要加大时令瓜果的种植面积,吸引喜欢郊外踏青的人们前来体验观光农业的乐趣。”

  大新县堪圩乡明仕村弄朋屯,是近几年才规划兴建的新村,地处明仕景区。该屯依托景区,在珍珠鸭养殖业、导游、农家乐弄得风生水起的同时,该屯更注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长期以来,坐落在景区内的弄朋屯给游客的印象都是房屋规整划一,道路洁净,田园秀美。而该屯群众却偏偏忽略了村东头的一片竹林,那里杂草丛生,垃圾堆积。实施“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后,该屯意识到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在大新县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该屯群众投工投劳,在竹林下铲除杂草,栽花种草,铺设地砖,架设路灯,把昔日藏污纳垢的竹林整治得焕然一新。如今,老人在竹林中漫步、健身,小学生在树下读书,文艺队员在竹影中排练,好一派富足农家悠然自得的景象。而装饰一新的竹林,就像是乡村里的一处小公园,风吹竹摇,鸟鸣蝉唱……

  “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绿化家园”这些词汇,无一不体现在乡村建设活动的实践中。龙州县上龙乡民权村荒田屯,是一个仅有45户187人的小村落。该屯是近年整体搬迁的新村,但在新村规划建设中,该屯把“美化家乡、绿化家园”的理念自始至终注入其中。在规划之初,就在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辟出绿化带和美化区,全部种上果树、珍稀树种和观赏植物;同时,还别出心裁地在每户人家的后门处预留出一片规整的菜园子。如今,菜园里结的瓜菜琳琅满目,五彩纷呈,美化和实用相得益彰,好一幅农业园林的壮美画卷。

  污水治理 呵护生态靠大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生态环境的形势变得愈发严峻。崇左各地在实施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中,始终把污水处理、保护生态放在最显要的位置。

  扶绥县渠黎镇渠凤村吉到屯是一个有222户763人的大村落,以前,该屯是出了名的“垃圾村”,全村污水全排入村中央一个21亩水面的大水塘。在这里,没有一个垃圾箱,垃圾四处抛洒,夏天蚊蝇飞舞,冬季灰尘纸屑满天。

  2013年5月至7月,吉到屯100多号人发起向“脏乱差”进攻的号令,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把那个臭水塘清理干净,并引入山泉水。似乎一夜之间,满地污水变清了,垃圾也不见了。同年9月份,当地村民还在那个水塘举办了一次游泳比赛。

  要让水塘永远清澈,就必须治理全屯的生活污水。吉到屯在当年11月份,通过县里科技部门,引入了一套污水净化系统,铺设管道,采集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集中到净化池,经过三个闸口,分三次净化后,排入水塘。如今,净化后的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并种上了水生植物,蓝天可鉴,鱼儿欢跃。

  龙州县水口镇埂宜村上灶屯的做法也一样,他们分别采集雨水和污水,分开排放。污水要通过三道净化工艺才能排入水口河。今年,该屯那种干净整洁、瓜果飘香的村容村貌让人流连忘返。

  为了村民的健康,生态环境越来越被当地干部群众所重视。去年以来,许多急于求成而疏忽了污水治理的乡村纷纷重新规划,在原有的设施上忍痛割爱,重新铺设下水道,建设净化池。大新县恩城乡的新胜屯、扶绥县渠黎镇渠仔屯等,已经紧锣密鼓地大兴土木。

  江州区新和镇庆合村孔香屯屯长李师洪更是滔滔不绝,他利用该屯先进的污水净化系统现身说法:“高科技的净化手段就是不一样啊,在这里,生活污水得以悄无声息的处理。”

  宁明县爱店镇的堪爱村板堪屯在生态乡村建设中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利用大自然的净化手段,结合生物原理,加上电磁发酵技术,把污水治理得悄无声息。他们采集到全屯的污水后,统一注入一个大水塘,在塘里的淤泥中种上荷莲、金币草等喜水植物,然后在水里安装“推流式BC反应器”,以低耗增氧的固定化生物技术,强化优势微生物群落,实现稳定原住生态修复,改善水体水质。如今,净化池下游的荷花池荷莲茂密,荷花点点,鱼翔浅底,鸭儿游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