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和荔枝连成一片、林下草鸡活蹦乱跳,青山、绿树、新农居等完美组合的乡村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是港北区武乐乡纵深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该乡点面结合有序推进,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整治环境建设生态“绿屏障”
“垃圾不下地,不进池塘河流,都进垃圾屋,还有专人给垃圾屋消毒除臭呢。现在大家都养成了习惯,每天把自家房前屋后收拾干净,还趁着春天种上花草。环境好了,心情也跟着好!”武乐乡胜岭村民刘文明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武乐乡坚持环境整治和村屯绿化并行。一方面,从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和机制完善等方面全力推进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按照“区级奖补、乡村为主、农户自筹、社会支持”的原则筹措资金,实行“民主商议、一事一议”的村民自治模式,并建立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目前,该乡已经投入乡村清洁工程配套资金20多万元,配备保洁人员96人、农村垃圾清运车辆93台、农村垃圾箱(桶)6000多个,并为全乡保洁员购买保险。另一方面,强力推进全民绿化、村屯拥翠、通道添彩行动。该乡在今年2月份就开始部署植树活动,积极争取市、区两级和林业等部门的支持,在辖区的20个“生态乡村”示范村屯栽植树种3000多株,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65%。同时,该乡还在8个行政村成立管护队伍,配备专门的护林员,从防虫、防干、防火、防盗四个方面加强对新植树苗的后期管护,不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确保成活率达100%。
强本固基充实农民“钱袋子”
围绕改善民生,加强以道路、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无缝对接。2014年,武乐乡积极推进58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修建三面光水渠约8公里,受益面积近万亩。推进武乐石塘水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2700户村民的自来水入户安装,并在水石村首先实现通水。实施胜岭村田僚屯环村路等“一事一议”以奖代补道路硬化项目25个共14.38公里,投资总额达301.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奖补252.6万元。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做强甘蔗、荔枝、蜂蜜等“甜蜜”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加快土地流转,推动土地向种粮以及特色产业种植大户、企业流转。采取引进客商开发、本地能人开发、合作社开发等方式,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大力实施产业基地战略。目前,该乡沿着贵梧高速公路布局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250亩、荔枝品改基地100亩,带动农民谋富路。
“家乡的发展速度很快,居住环境变舒适了,交通更方便了。我们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村里90%的农民都加入,目前已经有650多户。合作社走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路子,在田地套种青瓜、豆角、茄子、西瓜、茄子等十几种果蔬,低洼水田养田螺、泥鳅。”东南村主任冯金寿满脸憧憬,掐起手指算起数来,“以前种植水稻,一年两造,扣除成本后每亩年收入才1000元左右,种甘蔗稍微多一点,大概1200元。现在种菜养鱼,一年就可以种好几造,收入增加1倍多。”
播种文化提升群众“精气神”
武乐乡处处“种”有文化。旧宅院、古树、池塘、石碑等乡村符号化的物质遗产早已成为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一家人、一村人、一族人的祖辈信仰和精神寄托。在逢宜村,绕过一棵参天大榕树,便能看到一口建着围栏的大水井。村支书林朝荣自豪地说:“我们很注重对大水井水源地的保护,在四周多种树木,守护好老祖宗留下了的‘财富’。”一进水石村的光裕堂,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农闲时节不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成了武乐乡的新时尚。在保留原始风貌的前提下,统一装饰修整房屋,美化庭院,畅通道路,同时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篮球场、文艺舞台等文化基础设施的作用,组建篮球队、文艺队广泛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定期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活动,举办道德讲堂、科技培训、创业就业励志培训、经济能人茶话会,丰富乡村建设内涵。去年以来,该乡共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系列活动10多次,发放科技法律资料10000多份,举办新农村建设文艺巡演11多场,送电影下乡1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