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山脚下清澈见底的小溪、飞舞在苍翠树林间的鸟儿、还有村口的那棵参天古树吗?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党中央在城镇化进程中提出的生态人文新境界。广西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正是一步步迈向这种新境界的现实载体。
“缺树少绿的地方不会是生态乡村。要让绿色成为生态乡村的主色调。”自治区林业厅党组书记黄显阳这样认为。2014年11月中旬,广西全面启动“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活动,排在首位的专项活动就是村屯绿化。牵头实施的林业部门计划,到2016年底建设1万个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以点带面提升农村绿化整体水平,让绿色成为乡村的“外衣”,成为生态乡村的“灵魂”。
量身定制 村屯绿化有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早在2013年底,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调研林业工作时就指出:广西森林覆盖率在全国名列前茅,远山绿化不错,但村屯绿化不足。为让八桂乡村绿起来、美起来,2014年底,自治区林业厅全面启动村屯绿化建设,通过点上示范,带动全区农村绿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新面貌。
绿色村屯如何建?
“三林两区一道双发展”,这是为全区18.2万个村屯“量身定制”的绿化美化蓝图,两年内引导、扶持各村屯因地制宜地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建设休闲林区、生态小区和乡村绿道,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生态产业,让绿色成为生态乡村的主色调。
自治区林业厅成立“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和检查验收。开展村屯绿化模式调研活动,了解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摸清典型村屯的绿化现状,设计科学的村屯绿化模式、苗木管护方式等。自治区、市、县三级林业部门抽调2155名工作人员组建“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绿化工作队,进驻50个重点县的示范村。
机制创新 适地适树添新绿
目标和蓝图已然清晰,广西村屯绿化建设提速推进。
2014年11月21日,自治区召开村屯绿化专项活动视频动员大会,各地掀起绿化村屯热潮。2015年2月,自治区又启动“百村增绿”行动,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选择1个村,迅速开展村屯绿化试点。
示范引领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一批以果树、乡土树种、珍贵树种为特色的示范村屯迅速涌现,激发起村民参与美丽家园建设的热情。自治区林业厅建立干部分片包干指导机制、工作绩效考评问责机制、村屯绿化长效机制和高效运转的统筹协调机制等,确保村屯绿化成效。
村屯绿化与调整树种结构、促进生态富民相结合,各地选择村屯绿化树种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既能绿化美化又能增加收入的果树、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并将绿化工作从村屯向山上延伸,以村屯绿化为平台推进树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树种结构提升村屯绿化水平。
柳州市把村屯绿化工作与“大种树、优生态、惠民生、促发展”活动、“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活动、“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等相结合,发动村民自愿参与生态乡村建设,并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实现村屯绿化和生态保护常态化。贵港市以农村房前屋后、路旁、村旁、水旁和村屯周围100米范围内为重点,营造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风景林、水源林和农田林网。来宾市把推进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列入机关干部驻村联系点工作内容,广泛开展村屯绿化调研,组织开展植树造林……
记住乡愁 生态人文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镇化建设要让居民记得住乡愁。乡愁的根恰恰就在乡村。
彭清华说过,人们觉得一个村子有历史,往往是因为村里有几棵大树、古树,这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淀。
按照这样的思路,各地将村屯绿化与乡村文化保护相结合,尊重传统习俗,不照搬城市绿化模式,把广西农村独特的山、水、田、林、路充分凸显出来,打造充满乡愁韵味的生态乡村。
武宣县车乡镇下莲塘村就是一个系着游子无限乡愁的美丽小村。下莲塘村留存着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将军第,还有始建于民国初年的刘统臣庄园,他们以这两处古建筑群为亮点,融合当地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底蕴,大力进行绿化美化,借势发展乡村生态游,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像下莲塘村这样,各地因地制宜保护古村落和古树名木,现时充分挖掘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提升乡村生态文化内涵。一些人文气息浓厚或具有独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的村屯,结合当地特色建设环村绿道和与城镇、景区连接的乡村生态绿道,打造独具特色的休闲林区和生态小区,以村屯绿化带动生态旅游,在绿化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