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木镇 岩 口 村2014年进行了沼气池全托管,村里的环境卫生焕然一新。记者 汤世亮 摄
▲沼液作果树叶面肥 (恭城宣传部供图)
负责沼气池全托管的公司还与农户签订协议,使用垃圾分类的农户可以享受价格优惠服务。 记者汤世亮 摄
■聚焦“美丽桂林·生态乡村”系列报道
近年来随着农村种养从个体散户向集中规模化方向发展,农村单个养殖户大量减少,由此造成的沼气原料不足使得恭城农户的沼气池也遭遇了使用率不高的困境。如何才能让农民用上稳定的清洁卫生的沼气?如何让恭城的生态循环农业在新的农村经济结构中重新运转起来?在全区开展美丽城乡、生态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恭城能源和农业部门再出新招,在栗木镇兰家屯开展沼气池全托管服务,走出了一条新的生态乡村建设的路子。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这句话曾很形象地道出了沼气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好处。也因此,在建设之初,不少人认为沼气池的出现在农村掀起了一场能源革命,让农民告别烧柴做饭的历史,也让农村的生态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能源革命却因沼气池原料缺乏和服务滞后等问题受到冲击,一些村子的沼气池利用率不高甚至被弃用的现象屡见不鲜。
恭城瑶族自治县作为国内率先开展农村沼气池建设的县城之一,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到2014年底全县建有沼气池6.87万座,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9.6%以上,县级沼气入户率全国第一。沼气池建设之初,跟全国各地农村一样,给恭城的农村生态卫生可以说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观,一时倍受农民欢迎,恭城更是依托自己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在农村打造出了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的独特路子,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也让恭城农业提前走上生态绿色环保的路子,在全区享有“恭城模式”的美誉。
然而,近年来随着农村种养从个体散户向集中规模化方向发展,农村单个养殖户大量减少,由此造成的沼气原料不足使得恭城农户的沼气池也遭遇了使用率不高的困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处在中间的沼气一环的“断裂”,恭城老的“三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遭遇发展瓶颈。而在农村,大型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因无法及时处理,污水粪便到处排放,成了困扰当地清洁城乡工作开展的一大难题。
如何才能让农民用上稳定的清洁卫生的沼气?如何解决农村大型养殖场污染周边环境的问题?如何让恭城的生态循环农业在新的农村经济结构中重新运转起来?在全区开展美丽城乡、生态乡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恭城能源和农业部门再出新招,在栗木镇兰家屯开展沼气池全托管服务,走出了一条新的生态乡村建设的路子。
沼气池原料危机引发全新管理模式
1月4日,天气有些阴冷。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建安村委兰家屯,新修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直接延伸到了村民蓝玉琼的家门口。中午时分,蓝玉琼家的厨房已飘出菜香味,她正站在干净的灶台边炒菜。“火大着呢,一日三餐都能用。”蓝玉琼一边炒菜,一边跟记者聊起了她家的沼气。
走进蓝玉琼家,记者发现她家的沼气管道上多了个跟城市煤气管道一样的计量器。还没等记者发问,她便抢着介绍:“这个计量器是村里沼气服务网点免费帮我们装的,每户一张IC磁卡,没钱了往卡上充钱就可以了。”蓝玉琼告诉记者,自从前年5月与村里的沼气服务网点签订全托管协议后,家里的沼气就一直没有断过。
去年5月,蓝玉琼和家人一直为家里修建的沼气池不能提供充足稳定的沼气而犯愁。村里沼气服务网点的工作人员就上门来了,让其跟他们签订协议,家里的沼气池由他们全托管,他们按使用沼气的多少交纳服务费,气量不足的问题一朝解决。
“当时看他们的收费也不高,又能让自家沼气池重新用上,就抱着试试的态度签订了托管协议。”蓝玉琼说。兰忠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目前他家使用沼气的情况,一天下来也就0.8立方左右,一个月才24立方,按照目前2元一立方的协议价格,一个月还不到50块钱。“这比烧煤气要划算多了,一瓶煤气要130多元,一个月就用完了。”蓝玉琼说,现在家里的热水器也用沼气,很方便。
除了价格合适外,更让蓝玉琼感到高兴的是,自家几乎停用的沼气池又能产出稳定的沼气了。2007年,蓝玉琼家在县能源办的帮助下建成了一个沼气池。“国家有补贴,又能改善家里的卫生条件,全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建了。”蓝玉琼告诉记者,她当时修建沼气池其实最看重是沼气池的另一个功能——— 提供沼气燃料。“烧了一辈子的柴禾,再亮堂的厨房也会变黑变脏,能免费用沼气煮饭当然最好了。”刚建沼气池时,由于家里还饲养了几头猪和一些鸡鸭,沼气还能正常供应。但这样过了两年问题就出现了。“家里不养猪和其他家禽后,没有足够原料,沼气不够用了。”建安村委副主任兰忠才说,近几年村里水果产业蓬勃发展,种植水稻的人大幅下降,造成养猪的头数锐减,方圆几里地都很难找到一户养猪的。“我们有沼气设备却没有原料补充,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人和我一样因为缺少原料而不得不重新烧柴,沼气设施成了一个摆设。”兰忠才说。
而在栗木镇负责农业管理的副镇长周冠校看来,沼气池原料短缺并不是栗木镇特有的情况,全国各地农村的沼气池都存在这种情况。“社会在发展,农村的生产经济模式变了,自然就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据他介绍,当初恭城跟全国各地一样,在农村建沼气池是为了清洁能源,有利于农村生态环保。原来村民都烧柴禾,不仅破坏生态环境,灰尘烟雾到处都是,十分不卫生。兰忠才回忆说,另外由于没有沼气池,农村自家养的鸡鸭牛羊粪便随处可见,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但建了沼气池一个星期后就不见了。
然而,当初农村建沼气池依托在个体种养的家庭经营模式上,一家养几头猪牛,沼气池的原料自然就足够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家庭都不种养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鼓励,单个家庭种养逐渐向大的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转型,而那些不种养的家庭沼气池就出现了原料的短缺。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恭城能源办2012年开始尝试引入市场机制,在栗木镇兰家屯开展沼气池全托管服务试验。恭城能源办主任邓民军告诉记者,沼气全托管服务一经推出,就显示了强大的市场效应,目前全县已有1021户农户与公司签订全托管服务协议。根据协议,服务网点为签约农户提供沼气池原料和沼渣的进出、管道维护、安全使用知识培训等服务,确保农户能正常使用沼气。
一箭双雕(沼气全托管解了大型养殖场的愁
恭城最初搞沼气池全托管试验是为了解决恭城农村沼气池使用率不高的问题,然而柳暗花明又一村,沼气池全托管服务又解决了农村大型养殖场排污的问题“让沼气池重新运转起来,农民用上清洁能源,减少了烧柴做饭的农户,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也让村民的厨房变得干净起来。”栗木镇美丽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沼气池由公司全托管后,原来镇里一些村民普遍反映的大型养殖场的粪便无法处理,破坏村里环境卫生的问题也到了解决。
1月4日下午3点多钟,在栗木镇大枧村的恭城富祥生态畜牧有限公司的养猪场里,老板吴钦涓正在指导几位工人搭建新的猪圈“多亏搞了沼气池全托管服务,这可解决了我们一直头疼的问题。”吴钦涓笑着告诉记者,2011年他从温州来到栗木投资搞生猪养殖。租地、建猪场各方面都很顺利。但过了一年后问题就出现了:猪排泄的粪便和尿液无法及时处理,影响了周边村民的日常生活“夏天的时候附近的农民种菜还来猪场挑猪粪,到了冬天种果树和菜的村民少了,猪场产生的粪便无法及时处理,影响了附近村民的生活。”据吴钦涓回忆,有一段时间,猪场附近的村民经常过来讨说法,希望猪场能解决这一问题。但他们也不知道将猪粪运到哪里去,一时也是一筹莫展。
“那时候,我们整个村子臭气熏天的。”刘华文,栗木镇五福村委支书,在他的记忆中,富祥养猪场刚办起来的一年多的时间,猪场溢出来的猪粪和猪尿液排放到流经村里的一条小溪,不仅臭味大,而且还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住在附近的村民意见都很大,多次联合到村委和镇里反映问题。“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清洁乡村就无从说起。”刘华文说。
随行的栗木镇政府负责人介绍说,2010年以来,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吸引了不少外地投资者前来栗木进行鸡、鸭、猪等动物的饲养,饲养场数量大大小小有近十个,这其中就包含了富祥畜牧公司的老板吴钦涓。吴老板向我们介绍说,他的栏舍一批次就要养上百头猪,猪尿、猪粪的处理成了一个大难题。虽然自己搞了一个沼气池,但是消化能力不高,难以快速消化猪粪便。请人清理,需要付人工费;不请人清理,放在栏舍,臭气熏天,造成环境污染,引起附近群众的不满。
这边是找不到原料的农村沼气池,那边是猪粪多得不知如何处理的饲养场,怎么办?2012年,恭城能源办在2007年已成立的建安村委兰家屯沼气服务网点基础上进行试点,开展沼气池全托管服务,通过与农户签订全托管协议帮农户管理沼气池“我们一方面可以帮农户解决沼气池原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解决了养殖场粪便堆积污染环境的问题,一箭双雕。这样我们就跟大型养殖场签订合作协议,免费帮他们把过剩的猪粪拉走。”栗木镇建安村委沼气全托管服务点的工作人员范家强给记者初略算了一个数,像兰忠才家一天使用0.8立方的沼气,为保证他一个月能正常使用,每个月至少需要添加600斤的原料,而这对于已不养猪养牛的兰忠才一家来说,是个巨大的难题,但和养殖场一对接,问题就解决了。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美化农村的环境卫生,恭城能源办和已引入的沼气设备公司利用价格杠杆来“培养”村民的环保意识。记者在栗木镇各村走访时发现,每家农户前都放有两个大垃圾桶:一个是贴有红色标志的无机垃圾桶,另一个是贴有绿色标志的有机垃圾桶。“像菜叶、剩饭等有机垃圾可以倒进沼气池,用来发酵产生沼气。”恭城能源办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他们调查,有机垃圾在农村家庭中占65%左右,经分类一处理,农村家庭大部分垃圾都可以在自家的沼气池进行再利用,既卫生又环保。该负责人还介绍说,为了让农户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负责沼气池全托管的公司还与农户签订协议,使用垃圾分类的农户可以享受价格优惠,即比不使用垃圾分类的农户沼气一立方收费少五毛钱。
“引入市场机制,把我们的农村环境卫生搞上去,应该是以后美丽乡村、生态乡村建设的一个长效机制,是值得尝试的一个路子。”栗木镇美丽办的工作人员总结说,美丽乡村工作开展两年多来,农村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大多数农村的清洁工作都是当地政府一手包办,农民参与的意识还不够。但如果能引入市场机制,让清洁乡村的工作自行运转起来,而不是事事都由政府来包干局面就更为改观了。“现在都是市场经济时代了,农村各方面也可以尝试走市场的道路。”范家强说。范家强告诉记者,目前沼气池实现全托管的农户已尝到了甜头,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
沼气全托管让恭城生态循环农业“起死回生”
农村沼气池全托管不仅解决了恭城农村沼气池原料不足的问题,减少了农村烧柴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也解决了大型养殖场的粪便污染问题。然而,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沼气池的全托管后的重新运转,让恭城的生态农业起死回生,升级到新的“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说起恭城的农业,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猪—沼—果“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恭城是全国最早在农村建设沼气池的县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恭城就开始在农村发展沼气池。自1984年开始大力发展沼气以来,目前全县累计建有沼气池6.87万座,入户率达89.6%。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恭城发展起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的独特路子,取得了显著效益,在全区有着“恭城模式”的美誉。“这在当时一方面让农民用上清洁的能源,让农村的卫生环境变好;另一方面就是要结合恭城本身农业发展的特点,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恭城农业局的一位负责人说。据他介绍,当时恭城农村家家户户都种田和养猪,家家建有沼气池,自己养的家禽和家畜的粪便就放进沼气池后用来照明做饭、发酵后的渣液用作肥料种植果树和水稻,实现了农村“垃圾”的循环利用。恭城农业也就在那个时候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了全国有名的月柿、柑桔产地。
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农村传统的家庭种养经济模式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农村传统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对接大市场、大流通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农户猪-沼-果小“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开始不适应农村经济大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农村种养产业管理营销模式与大市场、大流通的不适应;农业技术总体水平不高与市场需求优质、高效、安全农产品趋势的不适应;农产品标准化推进缓慢与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三个方面的不适应。”恭城能源办的负责人说。同时,因柑桔支柱产业受黄龙病影响严重、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增多、农村单个养殖户大量减少、沼气池老化、沼气原料不足、使用率不高等影响,原“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的产业链中的沼气一环受损,从而造成农业效益降低,遭遇发展瓶颈。
“搞生态乡村,生态农业应该是应有之义。”栗木镇美丽办的工作人员说。但如何解决生产模式发生变化后的恭城生态农业发展遭遇的瓶颈呢?2013年,恭城在探索农村沼气池的管理模式上更进一步,成功引进桂林市新合沼气设备有限公司,以“公司+服务中心+服务网点+农户”模式(即在县城设立公司,在乡镇设立服务中心,在村委设立服务网点)进行运作,实现了沼气“全托管”的长期有效管理。
沼气池交予公司全托管后,公司与建安村周边六岭猪场等规模养殖场签订合作协议,以较低价格购买牲畜粪便作为原料,这既保证了公司沼气发酵原料的充足供应,又解决了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还降低了双方成本。另一方面,公司与周边建安高科技柑桔种植园等规模种植场和种植大户合作,将沼气废渣处理为肥料成品,为其提供生物有机肥料,既增加了收入,又提升了规模种植场和种植大户的农产品质量,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公司化沼气全托管+集约化种植”新“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