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要农民自愿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农业规模一定是一种适度的规模,土地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一定要建立在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不能强制推进。
陈锡文表示,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户均经营规模应当逐步扩大。在扩大农地经营规模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机械的耕作规模、服务规模可以是非常大的。在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中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同时,要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陈锡文说,中国各地的地区差别非常大,不同地区农业经营规模差异也很大,总体来说,中国的农业规模一定是一种适度的规模,这个适度就是人地之间的比例关系动态适应。
让农民带着财产进城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在城镇化迅速推进的同时,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保障粮食安全?在国务院新闻办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对此作出解读。
唐仁健表示,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是中国社会重大的历史性转折,对“三农”工作具有极其丰富的政策含义。重点应该解决“谁来种地”、农民怎么进城、乡村如何治理三个大的问题。
唐仁健说,今后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来加以解决:
一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和创新农业的经营主体。近几年的进展非常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超过50多万家,同时,要加快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二是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
三是要加强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育专业的、综合的,合作性的、公司性的,政府的、民间的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关于今后农民如何进城的问题,总的来讲,要让农民进城以后能够真正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唐仁健说,应合理引导人口的流向,要双轮驱动,既要推进城镇化,也要加强新农村,让留在农村的人口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农民进城会涉及原有财产和权益保护问题,比如原来的承包地、宅基地在集体有的分配权、林地等等,要保护他们原有作为集体组织成员相应的权利,让他们带着财产进城。”唐仁健说。
完成农地确权缓解土地纠纷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于稳定农村的土地政策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提出了三件大事,将为缓解农村土地纠纷和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陈锡文表示,在工业化、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方方面面都需要使用土地,所以确实有些矛盾。在土地问题上,中央政府非常重视保持原有法律政策的稳定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第一件事是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完成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二件事是由农业部牵头,开始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三件事是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来研究,提出对土地管理法中涉及到征收农民土地条款的修改。”陈锡文说,“这三项工作的推进都会为缓解农村土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