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美丽乡村 拼“颜值”还看“气质”

  连日来,笔者在乡村走访时看到,不少村庄绿草如茵、鸟语花香,处处呈现一派美丽的自然景观。然而,深入了解之后却发现,有的地方邻里矛盾突出、聚众赌博成风,百姓精神生活匮乏令人担忧。

  当前,全省正在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乡村无疑是关键一环。美丽乡村如何建?笔者以为,既要拼“颜值”,还要看“气质”。

  “颜值”之美,最基本的就是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生态环境清新优美。追求“颜值”,应在规划设计、民居建设、景观景点打造上体现美丽乡村特色,从道路硬化、改水改厕、污水处理等入手进行环境整治,让乡村基础设施多起来、自然环境好起来、村容村貌美起来。“气质”之美,最关键的就是赋予乡村文化内涵。追求“内涵”,应突出乡愁文化特色,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风醇物厚的乡风文明,不断创新农村社会治理,让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绿色“家底”更加厚实

  ——林业十条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记者 刘芝毅

  春临大地,迸发出新的希望,萌动着新的生机。

  美丽中国,绿色江西。我们很欣慰,习总书记牵挂的这片山水,有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和未来发展提出更大期待、更高要求。

  如何让江西永葆天蓝、地绿、水净、空气甜美?我省新近出台的林业十条正逢其时,成为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将把绿色这一“家底”装扮得更加浓墨重彩。

  谋共识,提升森林质量巩固绿色根基

  “楠木成群,竹林成片,溪水潺潺,空气甜润,好一幅优美灵动的山水画!”遂川县衙前镇溪口村茶盘洲有60亩楠木,珍稀植物56种,森林覆盖率高达90%,吸引着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客人来此养生。

  一个小小的村庄,一天可以吸引250多人前来餐饮和游玩,靠的就是特色乡村风景林这张牌。在遂川县,像这样规模50亩以上的乡村风景林有130多个,各有千秋,成为我省森林质量提升方面的一个亮点。

  提升森林质量是生态强省的绿色根基,绿水青山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主题。如何提升江西森林质量?林业十条中,我省的路线图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在良种良法、风景林建设、封山育林、大径材培育等方面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创森”,成为全省上下撬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杠杆。走进贵溪市,藏红花基地、多肉植物基地、10万只鹦鹉基地,令人神清气爽;余江县,投资2.6亿元的2个省级森林公园,凸显森林围城效应;鹰潭市,森林覆盖率达58.21%,21个森林乡镇、200个森林村庄、1000个居住小区和单位庭院绿意盎然。森林进城,森林兴城,民众绿色福祉大幅跃升。

  “我这里有良种阔叶树育苗基地500多亩,都是我从井冈山脚下和湘赣交界的大山里选的天然优质良种,有闽楠、桢楠、红豆杉等30多个品种。”遂川县大坑乡禾溪村苗木专业大户刘忠源说。这些天然优质良种,成了我省森林绿化、园林绿化和风景林建设用种。

  在良种良法技术推广上,我省建立一批省级保障性苗圃基地,采用轻基质容器育苗法,确保苗木的营养和质量。通过营造针阔混交林,提高森林蓄积量,开展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绿色生态走廊”“文化旅游观光带”“生态休闲旅游带”应运而生。

  生态好了,前来投资的客商随之增多。茶盘洲,目前有一家民营企业投资8600万元打造风景林休闲中心,一期景点打造祠堂文化。生态好了,林农也富起来了,刘忠源一年卖良种苗木收入就达30多万元。

  提升森林质量,走“绿富美”发展之路,体现的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代表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举措,深化林业改革增强内生动力

  俯瞰赣鄱大地,只见一片片浓浓的绿漫过平原沟壑,这些绿,是国有林场职工书写的壮丽诗篇,是国有林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见证。

  2015年底,江西国有林场改革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全省425个国有林场整合重组为216个,其中生态公益型林场182个、商品林场34个。重组后,国有林场经营规模由改革前的场均5.8万亩扩大到12万亩。

  遂川县龙泉林场有24万亩大径材培育基地,这个曾经以采伐木材为主的采育型林场,在国有林场改革中被定性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后,木材采伐由原来的每年3万多立方米下降到1万立方米。“我们准备拿出9.8万亩去参加碳汇交易,为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走出一条路来。”场长王金生说。

  贵溪市双圳林场改革后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引导职工发展以林茶、林菌、石鸡养殖、生态旅游等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

  “我们林下经济方面的收入每年都超过3万元,国有林场改革给我们林场干部职工都带来了实惠。”贵溪市双圳林场副场长周光南说。

  林业十条鼓励放活林地经营权,设立财政奖补制度,力争到2020年全省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2万家。

  遂川县是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林改后,该县在规范林地流转、壮大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方面进行了探索。

  “林地流转后,我把租赁来的毛竹低产林1.13万亩改造了,精细化管理后,1亩毛竹产量增加50根,社员人均增收300多元。”遂川县大坑乡林业大户林吉生说。

  林吉生组建的合作社,就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个新的经营模式体现。现在,遂川县鼓励分流的国有林场职工去民营林场、林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入股分红。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流转山林2056万亩,占集体山林总数的15.1%;培育林业专业大户3364户,家庭林场1362个,民营林场644个,专业合作社2208个,股份合作社374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40家,省级示范社50家。

  惠长远,发展油茶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四月春风里,放眼赣鄱大地,油茶林长势良好,林农们已经从一片新绿中嗅到了希望的味道。

  林业十条,让江西油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今年起,我省油茶产业扶持资金提高到8000万元。到2020年,力争实现全省新造油茶林300万亩、低产油茶林抚育改造500万亩、年产茶油40万吨、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油茶产业成为我省精准扶贫特色产业。

  “我这10亩高产油茶示范地,去年1亩产油近70公斤呢,以前只有28公斤,收入翻倍了,这都是推广良种良法的结果。”在丰城市白土镇岗霞村,83岁的油茶大户雷本江种油茶的热情丝毫未减。

  过去,岗霞村种油茶靠天养,效益低下。这几年,他们选育了8个适应性强、抗性好的优良无性系油茶品种进行推广。实践证明,这些品种平均亩产茶油达50公斤以上,并且实现了3年挂果、5年投产、7年高产。

  有了良种做基础,还要有良法,而高产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难题。目前,我省所有的定点油茶苗圃的苗木都应用了这一技术,这为岗霞村等地的油茶高产注入了“强心剂”。

  虽说油茶收益高,但是油茶种植前期投入大,高品质的基地每亩投资成本要2400多元,5年后才能产生效益,资金和销路,是许多林农担心的事。

  今年开始,我省油茶基地将补贴提高到每亩500元,利用“财政惠农信贷通”解决贷款问题,油茶合作社又为林户提供一条龙销售服务。没有了后顾之忧,林农们望着成片的油茶林信心满满:再过几年进入盛果期,每户有四五万元的收入,脱贫不是问题。

  打造一条完整的油茶产业链,从育苗、种植到油脂加工、油茶文化观光旅游,已成为我省各地政府考虑的重要事宜。在丰城市,油茶大户邹毛如就建立了一家这样的龙头企业。从300亩油茶基地到今天辐射周边的1万亩,高品质的油茶栽培和压榨技术带来高品质的回报,邹毛如的茶油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108元一斤的出厂价在深圳、上海卖到226元一斤,油茶护肤品成为当地旅游观光的热销品,并远销欧美等国家。

  如今,赣州市、丰城市、遂川县等地已把油茶做成了一个大产业,油茶树成了林农的“摇钱树”,林农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油茶收入占到林农收入的80%以上。

  春风又绿江南岸。在这个希望的春天里,为了让绿色“家底”厚重起来,江西林业人又开启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