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林芝市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保护,生态旅游业迅猛发展。尤其是农牧区的特色旅游,带动了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15年,林芝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351万人次,每年增幅在20%左右;旅游收入32亿元,占到全市GDP的四分之一。
进入“十三五”,作为生态旅游大市,林芝将通过生态保护带动脱贫,提供一批就业岗位,比如护林员、检测员等。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带领群众通过种植果树、花卉、藏药材等实现创收脱贫。
这是我区积极探索生态扶贫、建立生态富民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要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藏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既是当前治贫之举,也是长远固本之道。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云丹提出“关于加大湿地生态补偿投入力度、加强西藏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建议”。他说,“按照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关于积极吸纳贫困群众参与生态保护建设、最大限度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建立生态富民长效机制的要求,我们希望,实施林业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从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中安排部分资金,以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约9万人,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通过保护生态实现稳定就业,进而实现精准脱贫。”
“十三五”时期,我区将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区、高寒纯牧贫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将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争取中央财政逐步扩大对我区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范围,持续推进我区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建设规划的实施和“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完成造林绿化100万亩,加大贫困地区森林生态效益、草原奖励补助等生态补偿力度,争取提标扩面,优先安排贫困户。开展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生态补偿试点,今年将实施仲巴、察雅、安多3县水生态试点,建立湿地、水生态补偿机制。
同时,切实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切实兑现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生态等重点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政策,鼓励购买护林、护草等公益性岗位,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草原监督员、自然保护区管护员、环境保护监督员等生态保护人员,重点解决困难群体就业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生态补偿最大限度地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确保到2020年脱贫26.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