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 杨云 摄
图为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 杨云 摄
图为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大山镇大寨村。 杨云 摄
图为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大山镇大寨村。 杨云 摄
“种植一亩稻谷,起早贪黑的忙活,一年也挣不到2000元钱。2014年改种草莓后,一年纯收入就能赚2万元。”贵州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大山镇大寨村的村民吴洪璋告诉中新网记者,地还是那亩地,人还是那个人,只是土地上更换了农作物收入就翻了十倍。
大寨村位于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大山镇东北面,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和黄果树瀑布之间,是全国1100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之一。
近年来,大寨村本着“产业富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抓住“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为指引,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题,先后整合投入各类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按照“一建四改治八乱,五有四化三提高”的要求,大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村容村貌进行绿化、美化、亮化。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大寨村里一栋栋新建的布依民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绿水间,宽阔平整的进村大道直通村庄休闲广场,长河两岸,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千亩荷塘,百灵中草药基地,草莓观光采摘园。
大寨村的莲藕畅销贵阳、重庆、南宁、广州等地。2015年全村130余户种植莲藕,年产值近1000万元。同时,大寨村借助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资源,开办了农家饭庄,乡村客栈,农家烧烤屋,吸引了重庆、广州、贵阳、安顺等地游客来避暑、观光、休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好生态善加利用就是引来金凤凰的梧桐树。”镇宁县委副书记、县长潘登岭告诉中新网记者,近年来,镇宁以旅游产业化为发展目标,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带动整村群众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特有民族特色深挖乡村旅游资源,不断创造出一批知名度高,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品牌,既富裕了农民,又美丽了乡村。
依靠乡村旅游改变生活的还有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这里曾经的贫困历史正在被改写。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村内波玉河蜿蜒流淌,清末民初的五孔石拱桥横跨河上,沿河两岸青砖碧瓦,植被葱茏……秀水村,山清水秀,景如其名。
说起如今的改变,秀水村民无不称赞。依托被列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市级示范点的契机,秀水村创新提出了“五股”模式,即“人头股、土地股、笑益股、孝亲股、发展股”,使全村村民在建设美丽乡村、实施综合旅游开发过程中,人人可入股、人人都有股。
“发展旅游的钱从哪来?”安顺兴伟集团公司成了秀水村民最大的“靠山”,该公司拟全额投资3.77亿元,在秀水村打造融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服务、餐饮商贸为一体的城郊休闲旅游基地。包含漂流河道、山地赛车场、赛马场、射箭场、十二生肖广场、垂钓场、桂花苑、荷花池、旅游步道、道路、停车场等几十个项目建设。
有青山绿水、有发展思路,又有企业进行投资,秀水村民家家户户出田、出地、出力,纷纷入股,参与建设,村里的综合建设项目已初具规模,部分项目已投入营运。
沿着石板街道一路前行,道路两旁店铺里的布依人家美食、服饰、民族工艺品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特色小吃一条街上,精品水果、油炸鱼、烤豆腐等小吃应有尽有,经营着这些特色美食的当地村民因为在家门口就能赚得荷包满满而笑意盈盈。
“普定旅游是‘无中生有’。”普定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开运介绍说。近年来,普定县乡村旅游以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自然条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艺术,乡土特色产品等旅游资源,在“农、土、俗”上做文章,在“新、奇、特”上下功夫,实现了旅游、农业、服务业的有机对接。
贵州早在2011年就探索“离土不离乡”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贵州省扶贫办每年安排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专项资金8000万元用于各地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诸如西江千户苗寨、黎平肇兴、余庆松烟、丹寨石桥等景区品牌享誉全国;涌现了像遵义枫香花茂村、江口云舍土家文化村、普定龙场秀水村等一批“升级版”的乡村旅游点。
如今,贵州贫困村寨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风生水起,带动社会就业287.61万人,受益人数超过577万人。“十二五”期间,“离土不离乡”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带动64.7万人脱贫减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