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美农村设计者的“拓荒”故事:留住中国乡愁印记

萨洋 李晨韵 摄

萨洋 李晨韵 摄

  (记者 奚金燕 章天启)破旧的琉璃厂摇身一变成了人气爆满的乡村酒店,闲置的老房子通过“妙笔生花”成了精品别墅......北京城郊、长城脚下的慕田峪村在短短十年间的改变,说出来都让人有点不可置信,然而这一切正是源于一对跨国夫妇——萨洋与唐亮的精心设计。夫妇俩做的事不但为整个慕田峪一带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状态。

  在由中国乡村文化研究院、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西湖博览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杭州(国际)乡村旅游休闲论坛上,萨洋、唐亮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乡村旅游年度人物。

  跨国夫妻的中国乡愁情结

  萨洋是美国人,与慕田峪村的缘分得从1986年说起。第一次去慕田峪村的经历直到现在还让萨洋印象深刻。“那时候村子很脏很乱,家家户户都把垃圾堆在门口,烧饭都是用煤的,一走进村子就是一股刺鼻的煤烟味。”这是萨洋对中国农村的第一印象,当时他自己也没想到以后会与这么一个看起来蓬头垢面的小乡村结下不解之缘。

  1996年的一天,机缘巧合之下,萨洋从慕田峪村村民手中租下了一栋屋子,并改造成现代化的度假屋。每逢周末,萨洋与妻子唐亮都会来小住两天。最令萨洋满意的是,从屋内落地窗望出去,雄厚逶迤的长城一览无遗。2005年,萨洋干脆提前退休,正式搬到慕田峪村定居。

  “如果说我人生的第一个重要决定是来到中国,那么第二个重要决定就是当农民。”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萨洋回味悠长地说道。

  村里住进了老外,这引起了慕田峪村书记的注意。当时,村书记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改变慕田峪村“空心化”命运的机会,于是他找到萨洋,请求萨洋能投资、创业,这样才能吸引游客来到慕田峪长城,为村里的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村书记的支持下,萨洋开始了他的“拓荒”工程。2006年,萨洋改造的第一个作品诞生了。那原先是村里废弃的一所小学校。萨洋在保留原有结构下将校园改造成了餐厅,名字就用校园的谐音——小园。走进小园,人们可以看到餐室门口挂着班级门牌,餐厅内还保留了教室的黑板、讲台以及儿童画风格的墙报,似乎一下穿越到了学生时代。

  有人问,为什么不干脆推倒重建,省时又省力?“现在老房子消失的太多、太快了!”萨洋认为,改造老房子会更有成就感。他希望,通过保留老房子的原有面貌,留住这种农村乡愁、中国印记。

  的确,对于中国,萨洋有着一份独特的“乡愁”,或许是家人的血液中流淌着炎黄基因,又或许是已经爱上了变化中的中国。

  就这样,在先后十年的时间里,萨洋改造了村里30多栋房子,目前投入运营的包括1个酒店、3家餐厅和11栋度假别墅。这些民居在保持中国北方民居传统风貌的同时,也运用了壁炉、吊灯、油画等西方元素,目前吸引了12个国家的老外入驻,使慕田峪村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际村,就连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也是“小园”的超级粉丝。

  乡村旅游写就小村变迁史

  慕田峪村一家名为“瓦厂(Brickyard)”的酒店在网上拥有着很高的人气,这家酒店也是出自萨洋之手。瓦厂前身为一座废弃的烧砖厂,被改建成酒店后依然保留了七八个原始的烧砖窑洞,作为会议室或是用餐区。这间酒店最大的特色是,萨洋回购了最初砖厂的许多琉璃废品,将五彩晶莹的琉璃片铺满走廊,或是拼成房间号装饰在墙面上,十分具有艺术美感。

  环保和废物利用正是萨洋改造设计中所坚持的第二原则。“要用环保的设计概念和方案,最好选用当地二手的材料,然后房子的空间和阳光也非常重要。”萨洋告诉我们,为了取景长城,他将房子的北墙打通,开了一个巨大无比的落地窗,这在当时相对闭塞的农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因为中国人的思想里是坐北朝南,开北窗是不允许的,因此有村民放话你盖一天,我拆一夜。”采访中,萨洋坐在边上的妻子唐亮贴心地补充道。不过最后,村民看到房子开了北窗确实实用后,也开始追求现代的生活感受,模仿萨洋夫妻在屋内开北窗了,这让夫妻俩十分感动。

  萨洋坦言,设计现在俨然成为了他的最大爱好,越来越多的客户上门请求萨洋帮忙设计屋子,而萨洋在大学时修的其实政治经济学。

  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如今乡村慢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回流”,民宿也顺势多点开花。不过对于中国民宿的发展,萨洋夫妻却有着自己的担忧。

  “很多人认为开民宿很容易赚钱,赚钱很舒服,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唐亮看来,民宿投资的回报周期很长,开民宿更多的是为了分享主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赚钱,所以在开办民宿之前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

  另外,唐亮认为,一个好的投资环境对于开办民宿来说十分重要,“就算一个地方风景再秀丽,空气再好,如果位置太偏僻或者不通电不通水,那么还是没有人会来,这样的民宿也赚不了钱,所以得想好了再做。”

  但不可否认的是,萨洋夫妻改造慕田峪村的举动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一点一滴,不但为整个慕田峪一带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状态。

  村子人气高了,房价也水涨船高。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由“工作者”转身成为了“经营者”,自己开起了农家乐,生意也红红火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