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 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

  只有生态与经济实现双赢,防沙治沙才能解决治沙扩绿及发展动力问题。黑龙江省自2000年以来,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重视加大商品林、经济林建设力度,通过调整树种、林种结构,积极引导广大群众集中连片发展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大果沙棘、山杏、果树、红松坚果林、速生丰产林、林药等,建立了一批治沙造林和沙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崛起了近50万亩的绿色面积,同时还有效提升整体综合效益,年产值达2亿多元。

  黑龙江重视引导农民在沙区发展生态经济林并在税收、项目审批、用地审批、申请贷款、基础设施配套、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同时研究、推广樟子松嫁接红松模式、沙棘产业开发治理模式、林药开发等模式,实现了治沙造林与发展沙产业紧密结合。

  进入“十二五”以来,资金扶持力度也开始加大。为加快防沙治沙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 2012年起,省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沙区生态经济林栽培示范及引种栽培试验工作。目前,已累计完成樟子松嫁接红松17900亩、引种平欧榛子2300亩、山杏嫁接甜仁杏1000亩、营造寒地果树1000亩,完成樟子松嫁接红松品系苗繁育14万株、生态经济型治沙林1400亩,建设大规模沙棘品系园1400亩、桦树示范林100亩,治沙经济林苗木培育12万株,多品种平欧榛子引种繁育10万株。省财政专项资金示范项目的引领示范作用凸显,生态经济型防沙治沙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 宋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