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福建省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是将福建省的八闽山水文化特色,以及海上贸易与对台合作等先天优势,持续转化为福建产业竞争力和人居吸引力,并带动海西以及中西部地区的联动发展,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将永春试验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将晋江水源地、华侨祖籍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货源地和福建山海联动重要节点等多元融合的独特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本地和晋江流域的产品质量和人居品质优势,缩小桃溪流域与晋江下游的贫富差距,促进晋江流域和福建省的山海联动。
文/傅毅明 郭海鹰 冯譞 杨志鹏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用“两座山”生动诠释了生态与经济的矛盾关系。
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座山”的政治信仰地位进一步强化。今年世界环境日期间,各地也纷纷在热议与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型样本。
实事求是,热议背后,问题犹存。从全国以及各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可以看出,重要生态功能区或生态重要性地区的分布与地均或人均GDP的优势地区分布明显“分离”。以海西经济区为例。除了福州、泉州和厦门等沿海城市优先发展之外,福建省的大部分山区,包括与江西、浙江、广东接壤的山区,尽管生态优势显著,但经济劣势同样明显。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事关国家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等“中国梦”实现的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意义重大。福建省作为生态文明示范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核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一重大课题上必须率先探索创新和突破。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山海联动和优势互补成为福建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难题。
先行定位与探索突破
福建省是国家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先行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抓的建设。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福建省成为国务院支持建设的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也多次指出,发挥好福建最具竞争力的生态优势,切实把潜在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福建省做出了一系列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必须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GDP增速要比全国平均高3个百分点,2015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年度GDP增速目标是10%。如何保持最具竞争力的生态优势,同时保持比全国高一点的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两个加快”和“两个保持”,亟须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和检验。
永春县致力于成为福建山区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试验区与火车头。永春县一方面是福建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生态县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生态优势突出;另一方面是山区县和老区县,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劣势明显,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矛盾凸显和需求迫切。永春县正在规划建设桃溪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上探索突破,先行示范意义显著。
桃溪是永春县境内最大的水系,发源于永春与德化交界的戴云山脉南麓雪山,由西北流向东南,途经永春县城,汇入山美水库。主河道长61.75公里,是晋江东溪的源头和泉州市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担负着晋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十二五”期间,永春县着力推进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创新治理模式,成效显著,生态优势日益凸显。2014年底,永春县依托福建省与中国人民大学的省校合作平台完成了试验区规划编制。试验区规划主体范围是永春境内桃溪流域覆盖的呈祥、锦斗、苏坑、蓬壶、吾峰、达埔、仙夹、岵山、石鼓、桃城、五里街、东平、东关等13个乡镇,面积约667平方公里,占永春县域面积的45.8%,也包括适当延伸、统筹和对接整个永春县域、山美水库以及晋江流域发展的其他地区。
困惑症结与视角转换
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的“分离”或“对峙”,是国家推进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行区域分工协作的阶段性产物。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中央推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处于先富带动后富的过渡期,也是一系列矛盾的凸显期。生态优势地区长期受限发展,为经济优势地区让渡宝贵的造血资本和承担生态保护成本,经济发展滞后,也造成了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公平的竞争起点。弱肉强食是自然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生态优势经济弱势地区面临承接落后产能、提供廉价资源和人口外流等不利竞争压力。
如何推进区域分工协作,发挥后发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扭转经济弱化惯性,是国家区域统筹发展的难题,也是下一步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当前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的分离困惑,症结在于站位与视角的局限。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指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将系统的自然、文化与经济区位等历史沉淀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本地与周边的产业竞争和生活品质等优势。从理论角度看,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以及提供生态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模式等。从政策角度看,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意义在于缩减生态优势与经济劣势的分离度,促进全面小康、共同富裕和公平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市场激励和内生动力。
将福建省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是将福建省的八闽山水文化特色,以及海上贸易与对台合作等先天优势,持续转化为福建产业竞争力和人居吸引力,并带动海西以及中西部地区的联动发展,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永春县的生态优势突出。自然生态优势上,永春桃溪流域是泉州晋江东溪水源地和泉州人民生命库—山美水库的重要汇水区域,也是未来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的重要通道,“生命线”意义凸显。侨乡优势上,永春县是著名侨乡,是与海外侨胞台胞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是乡愁诗人余光中的故乡,是提升海西生态经济建设影响力的有效发力点。文化特色上,永春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彰显,2014年获评“中国香都”,成为泉州市建设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组成,拥有“永春芦柑、佛手茶、篾香、老醋和漆篮”5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占泉州市的一半多。
将永春试验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将晋江水源地、华侨祖籍地、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货源地和福建山海联动重要节点等多元融合的独特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本地和晋江流域的产品质量和人居品质优势,缩小桃溪流域与晋江下游的贫富差距,促进晋江流域和福建省的山海联动。
“永春模式”
在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小实践”中,“四化融合”路径探析与永春试验的结合、转化平台支撑与永春试点的结合,都摩擦出了积极的“火花”。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起步阶段会面临投入瓶颈制约,对政策、智力、技术、市场和资金等方面的共性需求紧迫,急需打造成套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相关要素投入和交易效率。
永春试验区面向海西山区,探索打造海西山区生态经济研究院、小流域综合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生态环保技术博览城、生态产品交易所和生态经济投资开发集团等公共服务平台。
筹建海西山区生态经济研究院,整合省内与全国优秀智力资源,为试验区和海西其他山区县的生态经济建设提供全方位智力资源和决策支持。
打造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协同创新与技术服务中心。依托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山美水库湖泊国家试点、美丽乡村建设等流域生态工程,吸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相关方参与,创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理论、方法、技术,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发展流域污染治理和景观再照等产业。
筹建东南沿海山区生态环保技术博览城。将桃溪流域作为东南沿海山区先进适用生态环保技术集成应用的典范,吸引知名生态环保企业落户永春,打造集研发、生产、应用、评价、展示、交易等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和交易平台,建设线上线下展馆,实现“处处皆展馆”。
探索建设海西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以水生态服务公共采购、水权和排污权交易等为前期重点,培育第三方治理企业,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交易和总结市场建设经验与模式,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做成海西生态产品交易与绿色金融的重要中心。
探索建立永春生态经济投资服务集团。通过引入高水平的创业团队和先进管理模式,为生态经济的市场化运营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专业服务,涵盖生态经济建设项目的策划、招商引资、运营服务、市场推广等,探索推广生态经济开发的公司合营模式(PPP)。
在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下,福建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永春模式”正在形成。
针对“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一福建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共性难题,“永春模式”提出了生态产业化的系统思路和规划方案,形成“生态优先、治产一体、多产联动、产城融合、信息助产、改革孕产”的生态产业化模式。
首先,为生态产业发展筑牢生态资源根基。充分挖掘区域自然、文化与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长期不懈打造多元融合生态优势;其次,创新生态产业发展路径,实现“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制度化”融合发展;最后,打造生态经济公共服务平台,为相关要素投入与交易提供公共服务,发挥规模优势,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生态经济高效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永春模式”逐渐成型之际,考察团建议,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突破传统行政区划下的经济发展规划建设模式,以自然和文化生态的完整性为主要标准,建立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经济区。同时,福建省委省政府应将永春县作为贯彻“两个加快”战略的生态经济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出台专项方案,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扶持,在有关生态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布局方面加大对永春的支持,支持永春县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在人才引进与对外交流上加大支持。深化福建省与中国人民大学在永春试验区的省校合作试点,打造省校合作与协同创新的精品工程,探索总结推广“永春模式”,打造海西山区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火车头。
(福建永春桃溪流域生态经济试验区课题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国情考察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