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百节之乡”的款款风情

压题照片:元宝山的梯田
上图:苗山坡会上踩堂的人们
  车子从柳州沿209国道往北行进100多公里,穿过一道横跨公路的飞檐斗拱的木制寨门,就驶入了风情浓厚的“百节之乡”--融水苗族自治县。

  用“天生丽质”来描摹融水的水光山色并不过分。发源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万大山的贝江,两岸青山如黛,竹影婆娑。行舟水上,笙歌隐约。在这奇山秀水之间,融水各族同胞以不同的形式,演绎着一个个美好的心愿。

  “芦笙一响,脚板就痒”,是融水苗族同胞喜欢芦笙踩堂舞的写照。芦笙踩堂舞通常在开阔的田野、山坡或者广场上举行,节日里必不可少。踩堂时,几十把、几百把大小不同的芦笙同时吹响,以同一个旋律行进,声音强快时撼山震岳,平和时如行云流水。

  伴随着阵阵笙乐,老老少少的女人们手持鲜花或绸带,翩翩起舞。令人叫绝的是,舞蹈的时候大家始终围着一个大圆圈有序进行,直至终了!我们参加安太“十三坡”那天,恰逢细雨绵绵,地面潮湿到一脚能踩出水来。但是,踩堂的人们不管这些,照样如痴如醉地跳着舞着,构成一个个圆圈,镶嵌在油菜花盛开的金黄色田野里,构成了一幅动感十足的山村画卷。“圆圈,就是团结、和睦的象征!”一位摄影爱好者说。

  坡会上,身着“百鸟衣”的姑娘们风姿绰约,楚楚动人。“百鸟衣”堪称苗族服饰的奇葩,其中女装上衣以紫色和蓝色为主调,高贵典雅;披肩、衣襟、衣袖、百褶裙和裙外的彩条,都有手工绣着的花草图案,彩条上还缀着用白鸟绒毛做成的绒球。踩堂时,“百鸟衣”随着主人的舞步起伏飞扬,美不胜收。“百鸟衣”也是苗家男人们的盛装,不同的是他们的“百鸟衣”的图案以龙凤、锦鸡和祥云为主,代表着主人的地位、吉祥和安康。所以,要精工巧作,非一年半载无法完成。

  到融水,追寻“百鸟衣”的踪影也是一种乐趣。追寻“百鸟衣”,就是追寻一份恬静,一个梦想,一种别样的生活。

  苗寨的春节从除夕夜开始,过完农历正月十七,安陲乡江门街芒篙坡会才算结束。期间,最热闹的要数“打同年”和婚嫁迎娶两件事情了。

  “打同年”就是村和村之间的集体联欢,以吹芦笙、跳踩堂舞、唱苗歌和座谈等形式共话发展、共叙情谊。外出“打同年”的队伍一般为100人左右。“同年”进村时,主人方男女老少一起到村头夹道欢迎。吹芦笙迎宾曲,唱结交友谊的迎客歌,敬迎宾酒,献吉利茶,等等。其礼节之独特和周到,城市里未曾见过。这样的欢迎礼仪,即使“同年”因为路远深夜才赶到,照样不会减少哪个环节。

  “同年”共桌吃的第一餐饭为“百家宴”。主人方在空旷的球场或地坪上,整齐地摆上几十张饭桌;饭桌上摆满各家各户从家中带来糯饭、酸鱼、酸肉和糯米甜酒等等食品饮料,还有集体烹调的其他佳肴。远远看去,其场面之宏大也是城里和其他地方所未见。

  “百家宴”上,最精彩的瞬间要数“干杯”啦!只见主持人捧起酒碗,憋足气息喊道“呀--”,旁人立即响应“呜--”,这样“呀--呜,呀--呜”连喊三遍之后,大家才仰起酒碗一饮而尽,然后宾主相视,会心一笑,赞叹美酒之香甜,才动筷用菜。为什么连喊三声“呀--呜”呢,“苗王”说,鼻子闻到了酒香,眼睛看到了酒色,嘴巴尝到了酒味,唯独耳朵没有享受到什么,所以我们替鼻子、眼睛和嘴巴各喊一声,给耳朵也能体会到美酒的乐趣。哈哈,苗家人把谦让、恭敬和善良,都揉在了这一碗碗的酒水里,一声声的喊酒调子里。

  至于融水苗族的婚嫁迎娶,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婚礼第一天,男方选定父母双全、子女双全的伴郎和伴娘,按预定的时辰出门,带着芦笙到半路去迎接新娘。晚上,男方的叔娘大嫂和叔侄兄弟一起聚集过来,帮忙杀猪、染红蛋和蒸糯米饭等等,整个木楼里热气腾腾,笑声不断。

  第二天,男方家组成队伍把新娘送回娘家,同时送去数量不等的彩礼。所送彩礼,主要有猪肉、酸鸭、鸭蛋、糯米饭、糖果等等,所有东西都是单数。到了“娘家”用餐后,新郎在新娘家一位长者的带领下,逐个拜认长辈们,给他们分发“红包”、“利是”,一边听这位长者讲述婚姻的来历,还给他献上几句祝福和告诫的话,希望新人们早生贵子,希望新郎善待新娘、珍惜家庭的幸福生活。

  相传融水苗族是由湖南洞庭湖一带的“武陵蛮”迁徙而来。虽然世事更迭,但苗族的许多习俗没有改变,苗家人对于生活的态度没有改变……

  融水旅游名片

  融水:“百节之乡”

  融水:中国“芦笙·斗马之乡”

  元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贝江——元宝山:广西民俗风情旅游热线之一

  融水系列坡会群: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