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一村” 穷山沟成“中国十大魅力乡村”

  “我们红岩村的油茶深受海内外游人的喜爱,俗话说‘恭城油茶喷喷香,既有茶叶又有姜’,每位来旅游观光的客人都会喝上三、五碗,许多游客就是冲着这油茶来的。我们村九十多户人家,就有五十多户开了家庭旅馆,一般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几乎家家都住满了享受‘农家乐’的中外游客。仅旅游一项每家一年可收入八、九万元。”身着艳丽瑶族服装的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村民李杏芳,在自家三层小洋楼前一边为游客打油茶,一边对记者说。

  走进红岩“广西第一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碧翠恬静、瓜果飘香的田园风光。五十多栋富有瑶家特色的小别墅掩映在万亩月柿之中,红彤彤熟透了的月柿把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岭装扮得分外妖娆。水泥铺成的街道整洁干净,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太阳能和沼气池。每一户村民的别墅同时也都是生态旅游的小旅馆,家里彩电、音响、空调、冰箱、电磁炉、消毒柜一应俱全,大门外都挂着酒楼旅店的牌子,让人浑然不觉这是在农村,仿佛是在城市里的别墅小区,着实让记者羡慕不已。

  陪同记者采访的恭城县副县长林武明说,过去的红岩村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村,当时有句顺口溜:“一队二队顶呱呱,三队四队烧泥巴,五队六队刨柿花,七队八队靠国家”,红岩村就是那时的七队八队,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生产靠救济。穷则思变,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红岩村人上山垦荒种月柿,发展“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现在红岩村生产的“恭城月柿”个大形圆,畅销港澳、韩国和东盟等国家。二00七年红岩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九千元,其中旅游年收入超四千元,一些家庭年收入超过了二十万元,一举成为“中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获得“中国十大魅力乡村”荣誉。

  红岩村村民朱健伦就是典型的生态农业的受益者。朱健伦告诉记者,他家有八亩月柿,过去单纯将柿子出售给批发商,盈利不多,而且市场不好的时候,还会遇到压价的现象。因此,他早几年就做起了月柿批发业务,去年销售了一百五十万斤月柿到东盟,赚了五、六万元。自从村里开发农业观光旅游后,他妻子在家办起了家庭旅馆,“农家乐”已成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过去我们兄弟四人和父母挤在泥瓦房里,前几年我利用卖柿子和开旅馆的积蓄盖了楼房,现在住的宽敞明亮多了。”朱健伦自豪地说。

  从二00三年开始到现在,红岩村已有五十多户建成并搬进了三层洋房。像李杏芳这样的经营能手,家庭旅游业创收已经超过十万元。李杏芳对记者说,一九九四年刚嫁到红岩村的时候,家里主要靠种水果有些收入,但也不多,仅能糊口而已。生活真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在建成新村,发展生态旅游后。现在发展旅游,水果和旅游联动,不仅水果带动旅游,旅游也带动水果。而且,“我们每年都会出去旅游,在我们村里,每家每户都很和谐”。

  林武明向记者介绍说,恭城是中国最年轻的瑶族自治县,一九九0年成立以来,全县上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至二00七年末,全县种植水果四十二点二七万亩,形成了恭城月柿、沙田柚、柑橙和桃类四大水果产业基地,水果产量达五十七点六万吨,农民人均水果面积、产量名列广西前茅,建有沼气池六万座,入户率达百分之九十,居中国之最。荣获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中国生态农业示范县等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