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三江乡:民族文化唱响社会和谐曲

  翻开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历史,不难发现这里不但民族文化底蕴丰富,且各民族之间团结和睦,一个与湖南永州、广西贺州交界的瑶族乡,十多年来无边际纠纷,瑶汉等各民族同胞友好相处,这些都得益于该乡积极抓好民族文化传承,用良好的民族文化带动全乡社会和谐发展。

  这些年来,该乡始终坚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只有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事业,才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而让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条底线不动摇。

  三江的瑶族文化应该追索到大德年间,“大德二年千家垌,瑶家迁徙出垌来。大田大地带不走,带来元宵喜炮来。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财得财,老人求寿,寿比南山,青年求多,多比连山……”这一段歌谣,是三江乡石口屯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瑶歌。每年的正月十四,对于这里的瑶民来说都是一个盛会。当天,石口村附近村寨的居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梳洗打扮一番,穿上最光鲜的行头,聚集在村里跳羊角舞、抢花炮。而这一习俗,迄今已流传了700年。其中,羊角舞、抢花炮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名单内。石口屯也成为了广西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两项“非遗”的自然村。

  近年来,三江乡党委、政府认真抓好民族文化传承,以民族文化传承促进全乡民族团结健康发展。海拔800多米的三江乡,这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辖区内居住着瑶、汉等多民族。走进三江各村寨,这里民族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具有浓重的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目前这个只有万余人的瑶族小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花炮节外还有羊角舞。这些年来,为繁荣当地民族文化,该乡把民族文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成立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调查研究,努力探索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如今的三江,民间艺人,瑶族歌舞,山歌协会等诸多组织,正在积极传承瑶族文化,一大批民族文化艺人悄然走进机关、学校,默默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羊角舞传承人 经常应学校要求为学生传授羊角舞表演技巧。现在各学校每周都有羊角舞课,其目的就是通过一代一代人的传承,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

  这些年来,通过抓学习培训,组织外出演出等形式,积极保护和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民间艺人和濒危文化项目传承人,并在全乡大力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进一步弘扬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乡文化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引导10个村委会举行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文化活动,支持村组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和体育活动,并加强指导和管理。如今,全乡各村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义工协会、山歌协会、青年志愿者、民族文化传承小组、民族舞蹈队,常年活跃在大山深处,通过民族文化的传承,促进了全乡社会和谐稳定,这些年来,该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瑶汉等多民族和谐相处,共谋社会发展人居安定。

  与此同时,该乡在传承民族文化同时,把瑶族文化特别是荣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羊角舞”带进校园,每周各小学都要开设“羊角舞”课,一代一代加以传承。在农村瑶族文化歌舞“舞”出了新风尚,10多支瑶族歌舞队载歌载舞,唱响了民族团结,山歌普法更让社会安定。 (周品秋 陈念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