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大化讯 (通讯员/黄德民报道) 4月9日,在紫荆花盛开的大新县堪圩乡明仕壮族民居博物内,中央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现场录制直播的大新县“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为近万名游客献上一场丰盛的民俗文化盛宴!
特色美食争相尝,短衣壮胖仔成名星
在壮族村寨内,“福寿宴”是当天的第一个录制节目活动内容。“福寿宴”的寓意是:添福添寿沾福气。“福寿宴”宴上,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短衣壮的壮民族特色佳肴让不少游客大饱口福,独特的民族服饰也引起游客们的极大兴趣。
当来自宝圩乡板价村短衣壮文艺队的30多名唱着敬酒歌,将游客们引进了寨内后,香喷喷的糍粑和烤乳猪,一下子吊起了他们胃口。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刚从蒸笼里香喷喷地掏出来放到木臼里,旅客们便争先恐后抢着舂糍粑。糍粑刚舂好,游客们便使出浑身解数,迫不及待地争着品尝,场面气氛热烈。一位来自广州的中年妇女抢到了两个糍粑,左一个右一个,顾不了脸面,狼吞虎咽起来;一位福建游客手拿不稳,糍粑不慎掉在地上,只见他迅速从地捡起来。当他看到木臼里的糍粑已经被抢光了,四顾没有注意自己,连忙胡乱地将粘在糍粑上的尘土捡掉后,将糍糁塞进嘴里,两腮鼓得像鸣叫时的青蛙。
富有壮民族特色的“干栏楼”, 还有板价村的“短衣壮”民族服饰,也引起了游客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的相机“咔嚓”个不停,80多名板价人一一定格在游客们的摄影机里。尤其是板价村身穿民族服装的小孩子,更是他们关注的对象。
今年7岁的农泽锋小朋友,在村小学读一年级。由于人长得肥头大耳,还有一副憨厚像,很快引起了游客们的极大兴趣。游客们纷纷要求与农泽锋照相,或单照或合影。一群来自广州的游客简直是将农泽锋含拉带抱地“抢”过去,在一阵欢呼声中与他们合了影。农泽锋年纪虽小,但人大胆,每一次照相都有模有样,不吭不卑,很有名星的范儿。
跳起“八字舞”,祈盼好生育
跳“八字舞”是当天录制的第二个节目。“八字舞”是大新县的一个民俗,寓意是:虔诚请愿家庭平安财运滚滚来。当了解到这一寓意后,不少游客兴味盎然地加入到“八字舞”的队列中。
在一群虔诚的“八字舞”队伍中,来自广东中山市的赵伟杰和周香莲女士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一边跳舞一边祈愿。赵先生告诉笔者,他今年35岁了,上个月刚刚结婚。父母已退休在家,整天嚷着要抱孙子。他是孝子,决定按照父母的意愿,给他们生个大胖子。听说大新县风景美,空气又好,所以,趁着假期特地携妻子一起前来住上几天,采集大新县山水的灵气,达到优生优育的目标。“如果我妻子生下双胞胎,我就给孩子取名时,一个叫赵大伟,另一个就叫赵大新。”说着,赵先生爽朗地笑了起来,他的妻子脸一下红了。
与赵伟杰夫妇同样心情的还有来自柳州姓吕的先生。吕先生和妻子年龄分别是45和 38岁。他们已育一个女儿,已经上初一。二胎政策出台后,他们也想再生第二胎。吕先生说,如果第二胎是个儿子,他这辈子算是烧八辈子高香了。那天,吕先生参加“八字舞”很卖力,“今天来大新旅游,既能看风景,又能虔诚”跳舞完毕,吕先生气喘吁吁地对笔者说。
在虔诚请愿的队伍中,除了祈求家庭平安外,来自南宁的冯理会先生则是祈求今年有财运。冯先生目前在南宁开了一家服装店,他希望生意能顺顺利利、红红火火。
民俗舞有特色,游客赞美《蹬荡舞》
《蹬荡舞》是当天演出活动的第三个节目。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村70多名演员和当地干部近100多人一起跳起《蹬荡舞》,演绎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让在场的游客大饱眼福、赞叹有加。
《蹬荡舞》是由宝圩乡板价村退休老师农廷兴编导的一个民俗表演节目,属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女演员手持装有铜钱的竹杆边跳边舞,发出“嚓嚓”的声音;而男演员则是一手拿竹筒,一手拿小木棍,时而舞动竹筒,时而用小木棍敲打竹筒,发出“得得”的声响。踏着动听的旋律,一百多名演员围着图腾边走边舞,场面宏大,气势恢宏。
据介绍,板价艺术团演出的民俗表演的舞蹈《蹬荡》已经名声在外,曾在崇左市“农村欢乐演出年”文艺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第三届崇左市“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原生态民歌展示会获三等奖;先后荣获第五届中国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明仕杯”原生态山歌比赛优秀奖等30多个奖项。而作为编导者,农廷兴老人获得了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大新的民俗歌舞真好看!就像明仕河的水一样,平稳而又抒畅,有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在现场,来自江西南昌市的刘勇先生一边用小型摄像机录像,一边对笔者说。
江兰慧是来自广东江门市的一名小学老师,她对《蹬荡舞》表演很感兴趣。当她了解到《蹬荡舞》是由一位70多岁的老人编导时,她迭声说道:“不简单,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