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市紫荆镇木山村:传承手工刺绣文化 留住经典

  旧俗新姿,以前披肩的扣子用铜钱,现在有人用了硬币。  

  彩带细节。  

  盘王节上,在外工作回到家里的女孩子饶有兴致地向奶奶们讨教。 

  17岁的黄雪莲在广东打工,身上的服饰是阿婆做的,她非常喜欢,但是目前还不会自己做。  

  瑶族服饰的背包,心灵手巧的人会自创图案和绣上自己喜欢的文字。  

  村里人更青睐手续相对简单的汉族婚礼,像这样传统的瑶族婚礼已经越来越少。  

  赵莲贞奶奶在院子里刺绣。  

  乡亲们去参加盘王节盛会。  

  莲花奶奶编制衣服的彩带。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传统的民族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桂平市紫荆镇的瑶族服饰美丽而温馨,而其制作手艺也似乎正渐行渐远。

  2015年12月20日,在桂平市紫荆镇木山村,75岁的黄莲花奶奶在村里绣着准备给小孙子用的围脖。

  木山村是纯瑶村,村里几乎都是瑶族人。村里人喜欢在衣裳的领上、袖口、衣襟边和围裙上,刺绣各种花鸟走兽和几何纹样,形成美丽的图案花纹。一套精致的瑶族服饰,一个人做大概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木山村属于盘头平红瑶,刺绣不仅富有瑶族风格,而且配色效果艳丽。在衣饰上刺绣,是瑶族的民间传统手艺。曾几何时,木山村几乎家家户户的妇女都是刺绣能手,瑶族服饰作为村民平时穿的衣服与生活息息相关,每家每户都以家里有个巧手的姑娘为荣。红白二事,祭祀典礼,但凡隆重的仪式,木山村人都会穿上家人精心制作的瑶族服饰。

  随着村里人生活习俗日益汉化,除了节庆,如今木山村村民平时生活里已经很少穿瑶族服饰,由于做工繁琐,现在的年轻人也很少学刺绣。现在,木山村里只有老一辈人还会刺绣这门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