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广西之 贵港
潘大林
蜿蜒东去的西江,有两百多公里经过贵港,这个广西最早的行政中心、黄金水道上明珠般的城市,因了西江的便利,有着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年货物吞吐量五千万吨以上。客商们来来往往之间,转运着自己的货物,成就着自己的事业,同时也品尝着贵港的美食。
贵港河道纵横、湖塘众多,是有名的水乡,很多美食就来自水中,但真正在味蕾上给我留下水乡印记的,私意以为有那么三种——
壹 荞头鸭——水上飘的美味
我和玉林师院的王志明老师是老朋友,多年以前,我还在玉林工作的时候,经常相互请对方到自己家里做客。我妻子的拿手好菜有蠔油鸡、酿柚皮等,而王志明的拿手菜叫荞头鸭。
第一次到他家,他正在厨房里忙活,留下她妻子给我们端茶续水。这让我大为惊奇,因为我自己信奉“君子远庖厨”,是从不近锅台烟火气的。志明比我长得高大威猛,却还有着这么一种私人爱好,实在令人钦佩。
开饭了,一大盘热气腾腾的菜肴端上桌来,我问叫什么菜,志明却卖了个关子,说你别问,先试试味道如何吧。我看着那五颜六色、荦素合一的大杂烩,皱了皱眉头,夹了一块肉往嘴里送,先是一股新鲜的浓香直喷鼻腔,勾起了我的食欲,继而一股轻淡的辛酸尾随而至,刺激得唾液忍不住流出来,紧接着就有略微的鲜甜适时地慰藉了味蕾,令人在大快朵颐中连呼过瘾过瘾!
鸭和鸡一样,是最常见的食材。鸭的食法,似乎比鸡还更多了种种可能,即如荞头鸭便是。荞头鸭的做法,主要在于多用荞头,多到一只鸭子至少配一斤半以上荞头。天呐,一斤半该是多大的量啊?一般做菜用荞头,只用于配料,用上十只八只就够了,一只鸭子最多四五斤重,配上一斤半的荞头,不怕它们全将鸭子的味道夺了吗?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正是因为用了看似过量的荞头,才做出了如此与众不同的鸭肉来。做法是先将鸭肉剁好,放在锅里煮得半熟,将荞头等配料也单独煮好,再和成一锅,放到灶上文火慢焖,随着时间的推移,配料的味道沁入到鸭肉之中,最后形成了这道令人惊叹的荦菜。相似做法的,还有生姜鸭,以大量的生姜片为配料,放进鸭肉中或焖或炒,那味道于香冽中另有一份微辛,成就了另一种吃鸭的方法。
贵港还有一道叫香江烧鸭的美味,在当地远近闻名。烧鸭虽说是很常见的菜肴,但在瓦塘乡的香江村,这菜却有着独特的风味和悠久的历史。香江尽管只是西江上的一个小村子,但由于依傍西江水系,在陆路交通未发展起来之前,它扼制着许多乡镇村落进出的交通要冲,经常人来人往、舟车辐辏,是一方繁华之处,有“小香港”之称。数百年前,徐霞客游贵县曾有记载:“乘月行十里,泊于香江驿。”可见这里当年是官府驿站的所在地。
香江烧鸭是一种明炉烧鸭,香气袭人。咬进口中,皮脆肉嫩,一股汁液溢进口腔,味道十分鲜美,在当地很受欢迎。当年制作者严守规矩,长期以来每天只限定制作若干,当天售完为止,本来可以多制作多卖钱,但他们不为钱财所动,为自己的美食定下底线和操守,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在贵港,即使是壮族同胞,也乐于将盛产于此的鸭子当作自己节日的点缀。每年的七月初七,是壮家隆重得跟汉族的春节相似的大节,他们以白切鸭为主菜的形式,全家一起庆贺团圆,既庆祝今年的风调雨顺,也预祝来年的林茂粮丰,更恭祝全家健康长寿、老少平安。到了七月十四,这中元节在贵港就成了鸭儿节,家家户户必得杀上一只鸭子,让全家人大快朵颐,共享季节转换中的夏尽秋来。
也许由于贵港人酷爱吃鸭肉,他们还将鸭肉放进早餐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鸭肉粉。在主食米粉基本不变的大前提下,香脆肉嫩的鸭肉就成了可以区分异地早餐的唯一标志。现在,这种鸭肉粉已日渐发展成一种知名的地方小吃,至少在本地的早餐市场上已足可与外面来的南宁老友粉、柳州螺蛳粉、玉林牛巴粉等相抗衡。如果你是细心的吃货,就是在百味杂陈的南宁街头,只要你有一定的耐心,也不难找到它的一席之地。
贰 全鱼宴——水中游的美味
浩浩西江,是岭南大地的母亲河,也是八桂大地最为浩大的鱼类资源库,不知融汇了多少本地独具特色的鱼类,也不知为人们提供了多少鱼类美食。
记得有一年到平南,朋友请我们去吃饭,说今晚我们十几个人,就吃一条鱼。我一下反应不过来,说就一条鱼,怎么够吃呢?朋友狡黠一笑,说等会你就知道了。到了饭桌上,菜不断端上来,我这才知道,那一条鱼是江里的鱼,是大鱼,是重达十几斤的大鱼!
至于那是什么鱼,我倒忘记了,只说是从江里捕捞上来的,少说也长了十年八年,都差不多成精了。客人坐下,便有一道热气腾腾的靓汤端上,乳白色的汤汁上散着青翠的葱花,透着淡淡的馨香。这是鱼骨豆腐汤,将鱼刺捞起来,再每人打上一碗汤。那汤汁浓浓的,浓得就像一碗牛奶,顺着口腔缓缓流进食道里,恰如干涸的大地注进了一股清泉,甘甜、芬芳、润泽、鲜美。正是秋老虎作恶的季节,烦渴之下有了这道靓汤开头,自然令人胃口大开。接着是一盆鱼生,半透明的鱼片闪烁着迷幻的光泽。本来我对鱼生历来敬而远之,但友人说此鱼生非彼鱼生,它就像修炼了多年的唐僧的肉,说不定吃了它就会长生不老,你不吃,可能要后悔一辈子的。语虽笑话,却诱发了我的胆量,我挟起一块鱼生,蘸上众多配料,闭上眼睛放进口中,慢慢咀嚼起来。鲜嫩的鱼肉在口中化去,没有泥味,没有腥味,有的只是淡淡的甘甜和配料的浓香,顺着一口深深的呼吸,香气顿时渗透了五脏六腑。随着菜肴不断端上,味道也陆续加重起来。有香味四溢的清蒸鱼腩,入口即化;有滑嫩新鲜的西芹炒鱼片,清脆爽口;有略带辛辣的腐竹焖鱼头,味重甘醇;有金黄酥脆的油炸鱼片,香气四溢……直到最后,还有一道鱼肠煎蛋,焦黄松脆,绵软可口,既有鸡蛋的清纯,又有鱼肠的甘香,整盆蛋恰如一个圆圆的句号,为那一桌全鱼宴作了个圆满的总结。
当然,西江鱼吃法还有很多,令人印象特别深的,还有在平南丹竹吃过的一道石窝鱼。先将鱼肉、配料准备好,再上来一个烧得通红的石窝,然后将鱼肉、配料一起倒进石窝里,只听得滋的一声,窝里升腾起一阵雾气,服务生连忙盖上盖子,就听到里面有哔哔剥剥的声音传出来,似乎那鱼片全活了,正在里面蹦跳打滚。不一会掀开窝盖,鱼片刚刚熟透,新鲜得就像秋日里刚下的一场秋雨,将大地那成熟丰足的气息带了出来,在四周缓缓地弥漫。
是的,浔郁大地是广西最大的平原,广西最大的河流耕耘其上,盛产着广西最为丰足的粮食,何况这又是个丰衣足食的年代。正如年年有鱼即预示着年年有余的民间习语,西江鱼便成了这个年代美好生活的最好点缀。
叁 莲藕宴——水底长的美味
水中长的东西很多,但单用一种水底长的食材做成一桌菜,似乎也就只有莲藕了。
在没有高速公路之前,贵港是玉林、梧州等市通往南宁的必经和进餐之地。我对贵港莲藕的最早印象,就源于覃塘镇324国道旁的路边饭店。早上从玉林出发,到覃塘已是中午时分,一路的颠簸劳顿,乘客早已异常饥累烦渴。时为冬日,天气寒冷,大家进得饭店,便有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浓汤端上桌来,汤色有点浑浊,浮沉着一些看不清真实面容的东西。但大家都已饥不择食,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打汤喝起来。一口汤下肚,大家都闭上了眼睛。那汤甜润鲜美,有猪骨头的荦浓,也有鲜莲藕的清新,瞬间就将旅途所有的劳累和烦心都抚慰了。还有粉嫩的藕块,那种粉粉肉质和淡淡的芬芳,是在别处品尝不到的,实在令人一食难忘。喝过汤,大家就忍不住撺掇老板,让他务必要卖点莲藕给大家,让大家将这美味带回去给亲戚朋友也尝一尝。
其实贵港种藕的历史相当悠久了,久得如同汉文化一般。在上个世纪罗泊湾汉墓的挖掘中,就出土有陪葬的莲子,算来至少将近两千年了。贵港俗称荷城,民国年间的城区地图上,荷塘的面积远比街区的面积大多了。迄今城区还保留着诸多荷塘的名称:井塘、汕塘、圣塘、路云塘、红泥塘、牛皮塘、石羊塘、十三塘……令人不难想见当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况。上个世纪60年代,有羊城晚报记者到贵县来,回去写了一篇文章刊于报上,极力称赞贵县的荷城风貌,让荷城印象更加深入人心。
贵港人在爱荷、种荷、赏荷的过程中,也对吃莲藕作了潜心的研究和开发,形成了一条龙的全藕宴。筒骨莲藕汤当然是打头阵的,接着可能是一道荷塘八宝,其中放有莲藕和鲍鱼、凤爪、猪手和海螺片,鲍鱼的滑嫩、凤爪的香脆、猪手的温软、海螺的鲜甜,这种海陆空的大杂烩让你在一盘之中就品尝到了多种风味,令人印象殊深。再接下来是荷塘月色,这道因了贵港景致而得的菜名,在油靓的烧鸭片之下,覆盖着甜润的莲藕片,荦素结合,色香俱美。菜式接连不断地上来:红莲鲜鲍藕盏,那精美的菜形做工,使人看着就不怎么忍心下箸。金沙莲藕骨,听名字,让人误以为其中一定有猪骨头,其实没有,有的只是五花肉、莲藕加面包,这已是主副食一齐上阵的意思了。金盏虾仁藕带,一个个用面食做就的小托盘装着虾仁藕片,让人一望就勾起了强烈的食欲。老水莲藕,用了糯米、绿豆酿进莲藕的藕眼之中,构成一个个别致的图案,中间再放一朵鲜艳欲滴的莲花,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莲心鱼米,载体是两节挖空一半的莲藕,就像两艘小船,满载着丰收的莲米,扬帆驶向远方。龙戏莲藕珠,十数只白色汤匙围着摆放在菜盘周边,每只汤匙里放了一只虾仁,就像群龙在绕着中心跳舞。五香秋莲扣,用扣肉卷成肉卷,摆放在莲藕筒里,做成精美的“茶具”一套。当然,以莲藕末做成的藕饼是不能少的,这道菜可谓老少咸宜,嫩红色的藕饼中间点缀着莲子,周遭摆着一圈白色的豆腐片,真如一盘向着太阳热烈地开放的向日葵。还有千层莲藕酥、酥炸藕合、泰汁藕饼、凤尾藕丸、香煎莲藕糕、莲藕鸡蛋酥、盐煎莲籽豆腐皇……一道接着一道,菜名多得你都数不过来,最后只能是见好就收,吃饱为止。吃过之后,还要回味无穷地想,什么时候能再来一顿这风味独特的全藕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