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仰光的游客乘车来看落日。
当地人赶着马车看落日。
蒲甘是我们缅甸之旅的开始。
广阔的蒲甘平原上,曾经矗立了440多万座佛塔,佛塔林立是这方平原最壮美的景观,蒲甘也因此被誉为“万塔之城”。从公元849年-1287年这几百年间,随着小乘佛教的传入,一代一代的国王倚靠着蜿蜒富饶的伊洛瓦底江,不断地开始建造寺庙佛塔。国王一声令下,把平原上的树木都砍下来用以喂砖窑,才烧出了火红色的砖块,然后再铺叠成信仰的种种姿势。一时间,上至国王下到百姓,大兴土木建造佛塔。盛极必衰,国王如艺术家般造出了壮美和惊叹的同时,过度的投入也造成了蒲甘王朝的毁灭。1287年,忽必烈入侵,蒲甘王朝被灭,期间大量佛塔被毁。1975年的大地震,更是让大量的佛塔倒塌。如今,蒲甘存留下来的佛塔,仅剩2000余座了。
440多万到2000,这是多大的一个落差。
尽管到达蒲甘前,我已经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但真正面对散落在眼前的佛塔时,仍不禁被这2000多座佛塔的气势所震惊。
站在这林林总总的佛塔前,我不自觉地要把吴哥和蒲甘对比一番。不得不说,两者各有各的美。在吴哥,看风格多姿的寺庙,精美的雕刻后面隐藏的每个宗教故事,夺人视线的是细致的历史痕迹。而在蒲甘,放眼望去,大部分是千篇一律的赭红塔尖,寺庙里的壁画基本已损坏得差不多了,雕刻的细致程度完全无法和吴哥相媲美。可它却是大师笔下的印象派,那诉诸云端变化莫测如梦似幻的岁月述说,不是置身其中就能具体抓住的。此外,蒲甘的佛塔更多了一分亲和力,它们不仅仅是我们专程骑车或者通过马背颠簸到此的匆匆一游。它们是如此真实地在我们的身边,触手可及,甚至还可以坐在佛塔旁吃一顿饭,看木偶戏。
如果说吴哥的寺庙代表了难以再次踏入的逝去辉煌,那蒲甘的佛塔则是活色生香的现世,还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里。
我们在马车夫带领下,到瑞山陀塔寺看日落。
嗒嗒的马车穿行在宛如沙漠的中心。从前的树木都被砍下用来喂砖窑,因此有了今天沙漠式的风景。漫天的风沙,干枯的枝叶,舒展着锋利长刺的仙人掌,却有湛蓝的天空,成群的白色牛群在牧牛人竹鞭驱赶下,缓缓挪步。太阳还没开始下山,这一切就已让人迷失。
瑞山陀塔的平台上,一群仰光中学生坐到了我们身边。几个小萝莉活泼可爱,和我们聊起天来。太阳渐渐下沉,在大家沉默不语的时候,她们开始用缅语齐声唱起了当地的一首民谣。没有指挥,却意外的整齐,曲调甜美。喃喃如诵经似的发音,更令整个天空霎时多了一分神秘感。
瑞山陀塔的日落是我们在缅甸看过的最美丽最动人的日落。它像一个真切的梦,当天边的夕阳静静地从这里的塔尖落下,整个大地如同蒙上了一层风沙的薄雾,浪漫柔美而不失纯净。昔日的蒲甘王朝,此时既具备了阿拉伯神话故事中的宫殿气质,又有欧洲中世纪古堡的悠远气息。时光也在这里慢慢地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