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龙蟠山

  

  图为龙蟠山美景

 

 

 

 

 

 

  我慕名龙蟠山已久。今天恰逢农历二月十五,是天等县龙蟠山景区广开山门,迎接四方香客的日子。于是,我便跟着众多香客,走进龙蟠山。

  从镇南街出发,走小巷,踏小道,一路往西,走几分钟,再顺着水泥阶梯向上,第一道城墙便赫然呈现于眼前。

  从第一道城墙进去,再拾级而上,便到第二道城墙。第二道城墙比第一道城墙更高,更长。城墙皆用方石垒砌而成,如今,时代久远,山石表面爬有青藤及霸王花藤。第二道城墙上,有一座岗亭,岗亭在旧时代应当作观察与瞭望用。城墙厚约一丈二尺左右,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可见当年城墙的坚固与威严。据书上记载,当年随狄青南下平侬的士兵见返乡路途遥远,见这个地方谷幽林美,风光不错,便决定留在此地定居。为防御匪患侵扰,他们便与当地群众一起,用方石建城堡。之后城堡几经修葺,我们今天才有幸见其踪迹。

  进得门内,但见左边有一条水泥石阶小道,沿那条小道拾级而上,一路曲折,一路鸟语,不一会儿便到龙蟠山半山腰的溶洞。据当地村民讲,此洞过去夜间常听到夜鹰啼叫,所以就叫“夜鹰岩”。夜鹰岩虽不深,但却宽敞明亮,日照不到,雨淋不着,一进洞口,便觉得清风阵阵迎面拂来,凉意袭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928年3月,龙茗县赤卫军领导人汤学礼,在夜鹰岩中创建龙茗县第一支农民赤卫军,创办一期30多人参加的军训班,时间一个月。龙蟠山因此成为左右江革命策源地之一。后来当地居民把夜鹰岩改为庙堂。每月初一、十五,远近群众到此烧香,求神拜佛,香火很是鼎盛。

  现在,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庙宇,名曰:天龙寺。在古色古香的圆形门口,书有一副对联:神龙护佑青山花多佛寺幽,仙鹤驾临碧峦树茂庙堂静。天龙寺内,设有佛像神龛,供香客烧香礼拜。

  此刻,正是农历二月十五,是佛的欢喜日。香客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给佛烧香祈福,让冥冥中的神佛帮自己消除灾祸,让自己心想事成。

  出得寺来,但见几个香客在寺前的香炉旁,默默焚香燃烛祈拜许愿。不知为什么,站在佛前,倾听喇叭里播放佛的喃喃梵语,我心中忽地感到一阵安静。或许,尘世中的我活得太累,能在佛的指点下,走入无忧无欲的境界,也是我之所求呢!

  站在寺前的空地上,清风徐徐、草木皆舞,整个天等县城也尽收眼底。登高望远,其乐无穷。或许龙蟠山才是一个真正修身养性的地方,更是心灵深处一片不可多得的净土。不用求佛,不要成仙,抛却一切佛的光环,我只愿坐在此地,把酒当歌,饮酒吟诗,笑看俗世的荣辱兴衰,光阴荏苒,尘世的明明灭灭,喜怒哀乐,得志者,失意者,都在历史的舞台上,一一亮相,然后又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也不失是一件美事。

  和夜鹰岩遥相呼应的,是南边半山腰的一座六角亭,这六角亭应该是近年才建成的,供游人游玩歇息之用。

  下得夜鹰岩,进入深谷内,只见眼前有一座圆形门,门上书有“佛缘”二字。往前走,过了圆形门,一尊高大的佛祖塑像呈现于眼前。佛祖塑像笑容可掬,稳稳端坐,大有笑迎八方香客之势。

  绕过佛像,往里走,则见群山环绕,如一个巨大的天然臂膀,将眼前的幽谷拥揽入怀。幽谷内山高林密,满目都是古木参天,一种原始森林的气息便向我扑面而来。也是,历经那么多年,这龙蟠山谷内的树木依旧高耸挺拔,郁郁葱葱。眼下正是春天,万物复苏,山青树翠,百花盛开。眼前除了可与山竞高的参天大树,也有一些躲在树下的细小野花丛,更有丛丛野芭蕉。细看时,芭蕉树上还长有芭蕉呢。更喜人的是,谷内一棵高大的木棉树上,木棉花儿正热烈地盛开在枝头,灼灼夭夭,远远望去,像一把巨大的蜡烛,点燃着长年弥漫着佛家清闲气息的幽谷,点缀着这围绕着佛仙之气的龙蟠山。

  顺着树下一条被乱草丛遮掩着的水泥便道走进谷内,右边有一座用水泥砖和木头搭成的小亭。亭内有水泥板砌成桌子、凳子等。小亭子该是让游客歇息用的吧,此刻,正是早晨,一切都显得安静祥和。坐在亭里,望着从谷内山顶上懒懒爬上来的太阳,阳光经树梢透射慢慢地漏进来,倾泻到幽谷里。顿时,树梢、枝干、树底的花草等,都被陆离的光线所照耀,令古木森森的幽谷里,顿时有了一种勃发的生机。而耳边鸟语阵阵,更有阵阵若有若无的梵语随风飘来,更令幽谷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顺着小道走下去,该是通向更神秘的地方吧,而我此刻只愿坐在亭里,日听鸟鸣,夜赏虫吟,更有佛语阵阵,这样的境界,难道不是活在纷繁尘世中的我们所追求的吗?朋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