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宾旅游

  蓬莱洲象州故城遗址 1998年开劈为旅游景点,位于城厢乡二沟村南约500米红水河中,东西延袤470多米,南北最宽处240多米。南近蓬莱村,北接二沟村。在洲上南畔石壁上有一高2.66米,宽2米的摩崖碑刻,镌刻在离水面10余米高的峭壁上,字径 20厘米,摹颜欧体,书法遒劲,刻工精致,碑阑缭以云龙。此碑至今已700多年,风侵雨刮而字迹还十分清楚。据有关资料载,宋景二年(1261),宋理宗诏命朱祀孙为广西经略史,为抵蒙古军队对西南防线的进攻,择蓬莱孤岛筑城,历时7个月告成。景定三年(1262),象州州治从阳寿县移到这里(当时象州辖阳寿、来宾、武仙、武化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于象州立安抚司,象州治所又移回原州城阳寿县。蓬莱洲作州城15年。明清时为来宾八景之一,据民国《来宾县志》载,每当“凉秋水落,滩声闻数里”。有 “蓬莱秋濑”之说。洪水“盛涨时,洲不能没”,有“蓬莱抵柱”之称。

  

  1998年1月,蓬莱洲旅游专线正式开通(蓬莱洲是城厢乡红水河段河心岛,占地约3平方公里)。第一期工程投资70万元,沿河及岛内有13个风景点,有宋代摩崖石刻、护坡城墙遗址,有斜拉桥及岛上奇石馆,还有翰林戏舅、滕桥难断、宝藏迷宫等民间传说的景观。来宾至蓬莱洲,航程16公里,红水河两岸风光旖旎,乘船尚河而下,世界第四、全国第一的来宾铁路斜拉桥拦道迎面而来。驻船遥望,沿江两岸二叠纪地层剖面令人目不暇接,丰富的牙形刺化石层位尽收眼底。

  

  文辉塔 位于迁江镇扶济村外红水河北岸上。为8角8面7层叠涩出檐平座空心砖塔,塔高35米,内径2.72米,壁厚3米。其造型是从底层向上逐层收窄,每层叠涩出檐。盖为铸铁锅形,元塔尖。2层以上各层都有南北对开风门,其余各面均是衬托假门。底层除南北对开风门外,四面还有一风门,余五面亦有假门。底层风门高2.2米,宽0.84米。塔基有厚大石板构筑,亦呈八角形,大于塔座。塔内1~6级均设有佛龛。塔内外均无梯可攀登。原塔建于何时无考。今塔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迁江武举黄文辉重建,故名文辉塔。1985年6月3日,迁江镇扶济村民唐尚良,爬上文辉塔顶将重 250公斤的塔盖掀下摔碎,并作废旧铁品出卖,被依法判刑。为修复文辉塔盖,区文化厅文物处于当年拨下专款,迁江镇群众亦纷纷捐款资助,于1986年6月3日下午4时由原来宾县文物管理所重新修复。

  庙山岩遗址(新石器时代) 位于桥巩乡高槐村西约100米的庙山岩内。洞口朝东,距地面 35米。洞口高10米,宽20米,纵深 15米。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挖下表土不深即有螺壳、蚌壳、打制石器、炭屑、碎骨、烧骨、兽牙等。

  龙洞山石刻 位于良江乡东北约8公里的来宾冶炼厂附近的龙洞山东南洞和东北洞内。龙洞山为孤山,高125米,长宽各约 200米,山洞相通,溪水三面环山,景致幽清。洞内共有石刻4块。东南洞口右壁一块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三月,柳州府同知两江伍宇偕来宾县知县郑天宪游环该山的题咏诗刻和来宾县知县郑天宪偕学署事训导重游该山的题咏诗刻。题咏诗刻共4首。洞口左壁一块已被毁,仅存16个字,其年代已不可考。洞内左壁一块系清嘉庆十八年(1813)二月,邑庠朱廷琼、朱廷壁、朱廷珊遵祖母遗嘱,将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在龙洞山下买置的田产作捐修龙洞寺之资事。在东北洞内石刻一块,由于剥蚀严重,碑文模糊难以辨认,其年代待考。

  榜山石刻 位于迁江镇东西清水河北岸约 500米的榜山半腰处。现属迁江镇新桥村公所尧威村辖地。石刻共2块,一块是“望眉”,另一块是“榜花”。两地相距约70米。望眉石刻朝北,高出地面约 80米。石刻高2.3米,宽3米,系横刻行楷书体,字径1.3 ×0.8米。左右各竖刻小字1行。字径为0.5×0.15米。右为“光绪辛卯”,左为“知县颜嗣徽”;“榜花”石刻朝西北,高出地面约60米。石刻高2.6米,宽1.4米,为竖刻行楷书体,字径为1.6×1米。两边各竖刻小字1行,右为“庚午科解元”,左为“颜嗣徽题”。字径为0.14×0.14米。此二处石刻为光绪十七年(1891)迁江县知县颜嗣徽书丹。

 

  昆仑关战役指挥所旧址(迁江镇新村塘禾山敢墙洞) 距昆仑关92公里。1939年冬,由于昆仑关战役,为便于指挥作战,西南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奉重庆军事委员会之命在此成立行营指挥所。由白崇禧亲自督战。该所为西南7个省行政军事指挥中心,对上可与重庆蒋介石联系,对下可与白所辖下第三(苏、浙、赣)、第四(粤、桂)、第九(湘、鄂、赣)等3个战斗区进行军事联系。在此期间,蒋介石曾到该所视察战事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