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游十万大山

 

   

  万物复苏的季节,本该奔赴田野向蓝天放飞志向,然今年的春雨缠绵不去,于是无暇眷恋春花浪漫,披着烟雨进了十万大山。想籍大山的宽容仁厚、不役于物而获得平静稳定的力量,以驱散挥之不去的水雾所带来的阴霾。

   

  我们沿着溪水边的林荫小道逆流而上,一路氧气清凉、鸟语虫鸣。纤纤的细流如同丝带般绕过坚硬的磐石,据说那些巨无霸般的石块是从山上冲下来的,那是夏季的大雨让山谷蓄满了水,大山终不堪负重让山洪咆哮而下,还有驴友为此付出代价。佛说人生无常。偶然总是冥冥注定,必然却又拒之不去。

   

  光阴流逝,大山还在那里,拔地而起,直视苍穹,书写青松磐石风格,任凭风吹浪打而不惧,自岿然不动。

   

  大石壁上同时生长着的两棵树,他们相向而生,根部紧紧相连,树根比树枝还要大,这就是传说中的连理树。

  长得葱郁茂密显得刚劲有力的是紫荆木(雄树),长得娇小玲珑惹人喜爱的是小叶榕(雌树),他们借着大石壁这个媒人,像有缘的情人结合在一起,真可谓是:“本本无意,石却有缘”,故名“石上根缘”。

  佛家有言:情执是轮回之根本。我想,是什么样的眷侣,用情至深而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根枝相连,一喜一悲,一伤一叹,如熟念于心的对白,每一个细胞都涌动在同一根血脉。

  在这梦幻泡影般的世界里,只为相守执着实属不易,《牡丹亭》里说: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龙袍树”,学名:狭叶坡垒,其材质坚硬, 耐腐力强, 被称为“万年木”, 据说目前只有在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内还有少量狭叶坡垒分布,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这颗珍贵的大树亭亭如盖,从少量因树皮脱落而露出树干的地方,可以看出里边的条纹跟古时候皇帝所穿“龙袍”上的条纹一模一样,栩栩如生,树枝一动,飘飘似真,此树因此得名。

  追溯起来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位爱树的皇帝,尤其珍爱珍奇的树木,听说广西十万大山生长着数百种珍贵树木,便历尽千难万险南下观木。当来到今天的十万大山森林公园境内时,因登山劳乏,歇息时脱下身上的龙袍披在一棵树上。下山时,龙袍便沾在树身上,怎么扯也扯不下来。后来,万年木的树皮烙下金灿灿龙袍花纹,山里人就把附叫做“龙袍树”。虽然这属神话传说,但万年木树身上独特的龙袍花纹却令人赞美不已。

  我想,能披龙袍,又加上其品种珍贵,其一定是树中的皇帝了。《地藏经》云: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再看这颗龙袍树材质坚硬,耐腐力极强,想必也是树林里的修行者,所以才得以常为树之帝王。敬仰敬仰。

   

  这是两棵树,里边的这棵树叫石栎树,外边的那棵树是大叶榕。现在外边的大叶榕用网状把里头的栎树紧紧抱住,就像刚刚谈恋爱的情人相依相偎,情意绵绵……故得名“情网同深”。

  然而在我看来,大叶榕一向粗壮挺拔,枝繁叶茂,在这里却长成细细小小的网状,想必这棵大叶榕的种子在生长的时候已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营养。而这棵栎树呢,充满着爱心,像母亲般担负起了大叶榕的艰难成长。想必这就是《尚书•大禹谟》里提到“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棵栎树默默地演绎着“树性本善”,草木尚能如此,何况人乎?

   

  如同琉璃般梦幻的流水一路温婉灵秀,老子云:“上善若水。”水随遇而安,就圆成方,所以任何境界对水来说都是善境。如若我们也能心如止水,想必我们也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如同佛陀般把魔王波旬射来的弓箭化作朵朵莲花……

   

  能让天女来此沐浴的池水,那将是什么样的池水呢,有人在夏天时忍不住跳进这般清澈见底的池水里游泳,他们说他们也曾在各地的天池仙池灵池等等池里游水,但唯独这里的水最柔软。

   

    竹林深处。《康熙字典》云:植类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

  因此,竹子虽然外形婷婷袅袅,纤柔灵巧,但在我眼里,竹子一直是深林中能伸能屈的大丈夫。

  王力宏在歌里唱道:

  隐士墨客用一节一枝一梢一叶一笔一画

  挥毫将高风亮节人生态度全都写下

  提耐之间已作了文人雅士沉默的表达

   

    山上的松花,宋朝舒岳祥题诗曰:

  偃蹇不入俗,随春也作花。

  高攀许樵子,轻扫落僧家。

  功用虽非药,风标正似茶。

  秋风收子食,辟谷胜胡麻。

  松树给我的感觉一直是深林里的隐士,有着仙风道骨的风范。

    国人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喻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

    难怪其结出的花味甘而性温,李时珍认为:“久服令轻身,疗病胜似皮、叶、及脂。”

   

  游走纯净的湖畔,那份幽静,那份秀美,那份湛蓝,让人如此难忘,这里叫人间仙境。

  人间仙境在词典上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或指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是呵,在生活中只要对所有喜怒哀乐都能看破、放下,那么我们也能 “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清净无染,如如不动”,那么,我们就一直活在人间仙境里了。

   

  雨越发的大了,我们进山时都没带雨具,我将大衣脱了披在头上,小皞则把衣服后连着的帽子戴上,而黄总仍披着雨,说要尽情享受着纯净无染、负氧成分超高的山雨。

  是啊,一切唯心造,境由心生。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相同的问题,看待的角度不一样,收获的也不一样。

  烟雨在大山里婉转缠绵,将大山描绘成了画里的水墨,更添了巍巍的沧桑,似乎历往的漫卷长袖,指点山河,都没入过往云烟。

    那些瞬间,也曾经永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