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宜州下枧河旅游区龙洲岛
“今年,宜州市刘三姐乡喜事多,增添美景多。”“五一”长假来临之际,宜州市刘三姐乡党委书记魏庆军乐不可言。
“三姐家乡传喜讯,挂牌庆典笑盈盈,打好品牌刘三姐,来年山歌开满园。”2004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流河乡更名为刘三姐乡。7月30日,盛夏的下枧河畔,彩旗飘扬,锣鼓震天,干部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放开歌喉尽情歌唱,庆祝刘三姐乡正式挂牌成立。
三姐故乡美
刘三姐乡原为流河乡,乡政府距市城区4公里,辖16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住着壮、汉、仫佬等3.8万多各族群众。如诗如画的下枧河流经该乡的马安、流河、谷洞、小龙4个村委、社区。下枧河水平如镜,沿河两岸林木茂盛,翠竹依依,山水相映,景色秀丽美不胜收。沿河景点星罗棋布,很多景点都与刘三姐传说相关,如下枧河口有“望妹石”,酷似刘三姐之兄刘二凝视东方。沿河还有刘三姐当年的对歌台、传歌台、定情树、铜盆山、手巾岩、鲤鱼石等,是人们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
传说依山傍水的下枧村,是刘三姐生活的地方,现已开辟为游览区,四季游人不绝。该旅游区以“山奇、水秀、洞幽、石美”著称,享有“不是桂林,胜似桂林”之美誉,素为古今中外游人所传颂。特别是壮族歌仙刘三姐故里——下枧村至宜州15公里的下枧河水程,两岸奇峰挺拔、秀水潆洄、翠竹婆娑、清流倒映,水光山色极为秀丽,堪称“天下奇观”,令人赞叹不绝。
多年来,刘三姐乡党委、政府抓住闻名中外的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建立农业、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经济发展路子,做强做大刘三姐故乡文化旅游品牌。尤以“7个一”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表演景点而著称,即一条河——下枧河;一首歌——传唱久远的刘三姐山歌;一个院——刘三姐风情苑;一座岛——小龙岛;一个村——古龙漂终点六妹村;一座寺——三门寺;一个点——“壮古佬”民族风情表演景点。
创“三姐品牌”
这几年来,刘三姐乡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精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开发刘三姐文化旅游胜地。2001年,在乡政府所在地建成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刘三姐书院”。
2004年9月24日,宜州市歌源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万元,兴建占地16亩的“壮古佬”水陆两通风景区开业了,背新娘、刘三姐骑鲤鱼对唱、扁担舞迎宾、壮古佬抢萝卜和进农家吃饭等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从而形成了民族风情表演、娱乐场、特技表演、篝火晚会等独特的旅游风景区。
阿牛哥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6亿元,开发了歌仙桥、刘三姐歌剧院、自驾车营地、水幕电影、临江露天浴场等旅游设施。
群众投资开发的小龙游,40艘脚踏游艇穿梭于下枧河中,河岸上民族餐馆颇受欢迎,盛夏时节,游泳爱好者络绎不绝。如今,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歌谣已被列为全区文化生态保护区。
谈及如何打响刘三姐文化旅游品牌时,乡长陈静晓满怀信心地说:“做好下枧河沿岸旅游经济建设恢复、旅游环境保护、促进全乡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开发下枧河流域刘三姐生态歌谣文化游、生态风光游、休闲徒步游、农家乐游、歌仙桥景区开发等项目,主动融入大桂林旅游圈,让游客来到三姐乡有地方玩、有宾馆住、有农家饭吃,吸引更多的山歌爱好者和游客到刘三姐乡观光旅游。
乡亲过上好日子
踏进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点的流河社区马山塘屯,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富丽堂皇的别墅,平整的水泥路、排水沟,新建的篮球场、戏台、文化室、垃圾焚烧炉、绿化带整齐有序。“盯着市场办旅游,上档次搞新农村建设”是马山塘屯发展经济的基本思路。
近年来,马山塘屯充分借助刘三姐品牌和下枧河秀美的旅游资源,围绕刘三姐歌谣文化品牌,全力打造刘三姐农家乐特色旅游,2001年在全区歌王潘红梅的带动和影响下,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旅游休闲新景区壮古佬和壮人阁餐馆等农家乐,以带动全屯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年平均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去年全屯总收入96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屯集体收入3万元。
尝到了旅游业甜头的马山塘屯群众,对旅游事业兴趣盎然。去年,他们抓住市委、市政府把该屯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后,全屯30户人家推倒旧房建起规格为两层半、320平方米的新楼房,打造成为一个集民俗接待、风情娱乐、观光采摘、餐饮住宿、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多途径、全方位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全屯已投入700多万元,基本完成外墙立面装修,室内装修,屯内周边环境整治和绿化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据了解,“五一节”该村就可以接待游客了。
在刘三姐乡进行新农村建设创办旅游业的不止马山塘屯,小龙村小龙屯依山傍水,该村也建成了5家旅游餐馆和购买了40艘脚踏旅游船,已投入200多万元硬化村中道路、3个码头、安装路灯,进行民房改造。紧随其后的还有下枧屯、山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