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骑楼

——一座鲜活的市井文化博物馆

栓船用的铁环和老式路灯。

骑楼城至今仍是梧州市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骑楼城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二楼上的水门是梧州骑楼特有的。

姑娘,来喝碗龟苓膏吧!

坐老式三轮车逛骑楼城是件惬意的事情。

    梧州市河东老城区连绵成片的骑楼,因梧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熔铸而成,是一部深刻记载昔日梧州风土人情的活字典。骑楼是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建筑,结构多为3-4层,其中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骑”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 梧州地处岭南,旧时为了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梧州建筑多采用骑楼形式,临街楼层可作商铺,楼上可住人。骑楼形式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面积。

  1897年开埠后,梧州成为广西的商业中心。上世纪二十年代,梧州商埠局拆古城墙、拓宽街道,原来的坊式房逐渐被骑楼取代,在河东区形成了成片的骑楼:22条原汁原味骑楼长街上,560座中西文化水乳交融的传奇建筑,荟萃中外经典设计的骑楼。骑楼街士贾云集,最风光时街上有大小商号1500多家,造就了上万富商,人称“千年岭南重镇,百年两广商埠”。从梧州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当时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如花窗、砖雕、牌坊等。骑楼的建筑有着它独特的地方。梧州人外向的繁华街面贸易与内向的封闭市井生活也已各自成型:骑楼下让人自由通行,适合南方地区避雨遮阳之需,而骑楼上作商号写字楼或货栈,开展商贸活动十分方便;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厅”,充满浓郁的人情味。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大大适应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在骑楼的外观上,可以看到许多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言:花窗、砖雕、牌坊等,都十分精巧,其功能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颇具岭南特色的当数骑楼柱外的铁环,是居民在河水上涨时系船所用。过去,洪水上街时,市民并不惊慌。水到门口,垫几块砖,继续做生意、打牌、搓麻将。水到二楼时,市民将船系在楼柱上的铁环,从窗口或水门上下船进出。另外,由于梧州是广西最早的港口开放城市,受外来经济文化影响大,所以骑楼的西化痕迹也较浓,如罗马柱、圆拱形窗、穹雕等等,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语言。中西文化在骑楼上水乳交融、和谐共存,凝聚着历史的沧桑,至今仍散发着文化的魅力。

  梧州曾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骑楼是其昔日商贸繁华的标志。梧州骑楼文化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曾被入选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虽然梧州现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屡遭洪涝灾害影响的现象已成为历史,但骑楼这一独特的建筑风格已作为历史的见证保存下来。市民仍然在这里生活、做生意、社交……作为近百年历史的古建筑,梧州骑楼仍在市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