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一起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的兴安灵渠,其关键性工程——灵渠铧嘴修复工程日前正式竣工。5月1日起,灵渠铧嘴两千多年前就被定格的“前锐后钝、三七分流”原貌,以及“逆水来,顺水去,方向不变;张帆上,落帆下,速度相同”的独特景观,开始修复迎客。
据史料记载,灵渠完工于公元前214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工程主体包括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秦堤、陡门等,设计精巧,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1963年3月,郭沫若先生在视察灵渠时曾高度评价道:“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铧嘴作为灵渠的关键导流性工程之一,原长186米,1885年被洪水冲毁81米,其后一直未能修复。经专家多次模拟试验和论证,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投资300多万元的铧嘴修复工程于2005年12月正式启动。
“兴安风光无限美,美景全靠灵渠水;一水同源两头流,湘漓分派靠铧嘴。”5月1日,生长在灵渠岸边的81岁老人文贞芝,在现场义务为中外游人不断地讲述着这段快板书。该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铧嘴有三大功能:一是分洪;二是“三七分水”,河水经铧嘴一分为二,再经大小天平巧妙地将七分水分入北渠,三分水分入南渠,形成了“三分漓水七分湘”;三是起导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