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德保一寨一幅画一村一处景


  “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挑;种果又栽花,村寨美起来”。这是百色市民族新村示范点建设的一幅剪影。

  近日,记者随市民委的同志到德保、靖西两县以及右江区新建的民族新村示范点采访,市民委的同志对记者说,自2004年实施民族新村示范点建设以来,每年从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优先安排示范点的水、电、路和民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多渠道筹措资金,共投入1000多万元,在德保、靖西、那坡、隆林等7个县(区)建设了10个民族新村示范点,以生态旅游型、民族风情型、花园环境型为标准,打造“一寨一幅画,一村一处景”的新农村。

  在德保县都安乡都安村窑庄屯,记者看到村里古树新竹,一栋栋新房白墙黛瓦,水泥道路干干净净。村支书覃志明告诉记者,前几年,村民的厕所、猪牛栏等随意搭建,杂乱无章,污水横流,一下雨,道路泥泞,人和车进不来,也出不去,现在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出行方便了。村里通过开展整治活动,脏、乱、差现象彻底消失了。新村建设先后完成硬化道路12条、铺混凝土地面近3000平方米,为全屯140多户群众接通自来水。一位村民对记者说:“过去全家4口人住在两开间的木房里,四面通风,建起新房后,住上了二层楼房,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路通了,水进家了,窑庄村民着手发展新的产业。覃志明对记者说,窑庄100多户村民,有种草养牛、养鸡示范户4户,带动了30多个农户发展养殖业;有水果种植示范户3户,带动80多户群众种植优质水果。目前,全屯新种水果100亩,水果种植面积达1200亩。近几年来,农民年人均增收200多元。

  在靖西县龙邦镇其龙村又是另一种景致:村庄净化、房屋亮化、道路硬化、庭院绿化,房前屋后栽花种果,好一派迷人风光。

    该村村民委主任李恒球告诉记者,其龙村有346户1700多人。建新村时,村民改房、改路、建庭院,全村修通边境公路2.5公里,铺通村道水泥路,修建沼气池297座,修建村民委办公楼和小学教学楼,新建农民科技文化中心。他说:“通过新村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他还告诉记者,在建新村时,镇里邀请广西水果研究所和县水果办的技术人员对其龙村的土壤、气候进行检测,认为适宜种植优质水果台湾水蜜桃,于是由市民委无偿提供种苗,村里的农民在房前屋后种植了300多棵台湾水蜜桃,成活率达90%以上。

  靖西县民族局副局长汤建鸿对记者说,其龙新村建设共筹资190多万元,实施改房、修路等20个项目,如今,该村已逐步变成花园式文明旅游新村。

  来到右江区阳圩镇平圩村下平屯的规划区内,只见一幢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楼房拔地而起。工地上,运水泥、沙石、钢材的车辆来回穿梭;村民们正忙着拌水泥、挑砖块、装模板,忙着建房。

  一位工人对记者说,他到这里帮建房已有近一年时间了,抓紧时间在春节前把这家的新房主体工程做完就可以回家过节,节后再回来搞立面装饰。

  右江区民族局局长向登立对记者说,下平屯以民族文化风情旅游渡假村为模式,计划用5年时间建好、重建或改建101户农房,修建民族六角亭两个,修建通村街道等,总投资1500多万元。记者看到村民农秀春的三层楼房已基本建好。她说,两个孩子还在读书,本来不想建的,但看到大家纷纷建新房,心动了,就拿出积蓄建起了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