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潇贺古道 寻贺州之美

位于八步区贺街镇的临贺故城,如今成为旅游胜地。 (八步区旅游局供图)

  7月12日,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清晨的阳光越过厚重古朴的城墙,洒落在临贺故城。在此起彼伏的古建筑间,青石板路上,不时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穿梭。

  临贺故城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是广西已发现的西汉四大城址中惟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目前仍存有一批富于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包括寺庙、祠堂、会馆、文庙、石板街道、古井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城里,一口古井吸引不少游人围观拍照。这是建于明朝的桂花井,因年深日久,用整块巨石穿凿镂成的护井栏被人们汲水时所用的绳索磨出道道沟痕,深达五寸,形如莲花,状似龙爪,令人叹为观止。井边栽有桂树,村民向记者介绍说,花开时节桂花飘落井中,也许是这个原因,井水香醇异常,大家就管它叫“桂花井”。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贺州市近年来不断将文化融入旅游之中,以文化推动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作为海陆丝路交汇点的贺州和由此延伸的潇贺古道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古道沿途保存完好的古城址、古村落、古墓葬、古关隘、古城堡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等,散发着浓郁的古风,吸引了各地游客。

  “贺州特有的地域文化,比如古道文化、矿冶文化、族群文化等,旅游过程实际是一种文化的体验和享受,所以说,我们的这些文化符号对于旅游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贺州市文广局副局长胡庆生告诉记者。

  为了将文化实实在在地融入旅游中,贺州市首先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自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3亿元,用于文物以及文物风貌的保护。对于不可移动的文物,积极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建立文物保护单位145处,其中国家级3处,自治区级31处。另外,贺州还建立了历史文化名镇2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6个,传统村落35个。同时加大文物普查工作力度,登记在册的文物点1524处。

  另外,贺州市还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截至目前,该市登记在册的非遗项目5345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名,自治区级15人,使一批项目得到传承。他们还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进行再创作,如由贺州发起的瑶族盘王节等节庆活动,每年在不同的瑶族自治县轮办,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力。

  沿着潇贺古道寻找贺州之美,除了古镇历史文化,还能感受到茶叶文化、长寿养生文化、美食文化等带来的丰富的旅游体验。目前,贺州市已经形成以古镇人文、生态景观、茶叶文化为主,以乡村旅游为补充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日前,贺州市还开展了“行走潇贺古道,寻找贺州之美”的主题活动,目的是围绕“一带一路”挖掘“千年文化古邑,海陆丝绸通衢”的潇贺古道历史沉淀和现实发展的新机遇,推动旅游大发展。

  “文物的有效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只有将特色文化综合利用起来,才能打造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提高旅游的知名度。”胡庆生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