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方案敲定 将成桂林最大公园

  已经修复好的昭和遗址王陵。  

  昭和王陵前的石刻雕像  

  文物专家在发掘现场给中学生讲解文物发掘的情况。

  今年11月,国家“大遗址保护与旅游融合高峰论坛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五次联席会”将在桂林召开。

  早在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将靖江王陵遗址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今年1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历时3年,初步完成了靖江王陵陵园建筑基址考古发掘清理工作,田野工作基本完成,取得一批重要发现。那么,目前遗址公园的建设情况到底怎么样?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七座王陵的面纱逐渐被揭开,从中可窥见明王朝从兴至衰的变化,目前发掘面积仅为遗址公园总面积的八分之一

  位于尧山脚下的靖江王陵,安葬着曾经藩据桂林的十一代靖江王。靖江王陵墓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明代至今现存为数不多的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世代最全的藩王陵墓区。

  从2012年10月起,靖江王陵考古、发掘、清理项目正式启动,考古工作者的脚步再次踏响这片静谧的山冈。到今年1月,靖江王陵考古项目基本完成田野工作(即户外的考古、发掘、清理工作)。

  这次考古项目涉及昭和王陵、温裕王陵、安肃王陵、悼僖王陵、怀顺王陵、宪定王陵和荣穆王陵等7座靖江王陵。其余4座王陵因已复原、修整或被民坟覆盖等原因,没有纳入此次发掘的范围。此次发掘清理总面积达7.5万平方米,出土了大批的砖雕构件、砖制拱件、斗件等遗物,并首次发现了奉祠。

  6月26日上午,记者跟随此次考古发掘的项目领队、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韦革和靖江王陵博物馆副馆长曾祥忠逐一走访了11个陵园。

  最南边的是1408年最早入葬的悼僖王陵,以此为中心,在周边建立了怀顺王陵、庄简王陵、昭和王陵、端懿王陵、安肃王陵、恭惠王陵、康僖王陵和温裕王陵。这些陵园之间的间隔都在500米之内,错落分布,布局紧凑。

  爬上一个土丘,韦革指着一处新开掘的土坑告诉记者:“这就是二代靖江王悼僖王陵的内墙拐角。”只见一米多深的土坑里,一段石板垫底的墙基被考古工作者清理出来。

  封土堆前,一块平地上铺排着地砖,整齐分布着带有圆形凸起的石块。“这些石块是悼僖王陵享殿的柱础。据此可以判断,这个享殿长30多米,为3进5开间的建筑。”

  建造时间最早和占地面积最大的悼僖王陵又被称为靖江王第一陵。此前,考古界和学界推测其占地面积为315亩。经过此次发掘、勘测,其实际占地面积要多出48亩,为363亩。陵园呈长方形“回”字,有一圈外墙、一圈内墙。

  与占地面积庞大的悼僖王陵相比:十一代宪定王陵园只有11亩,位于尧山西麓最北面的十二代荣穆王陵园不到10亩,距离亲族较远。

  考古发掘清理中,荣穆王整个陵寝建筑不见琉璃构件,只有素烧瓦件,为靖江十一王陵仅见。厢房、享殿也不像其他靖江王陵一样用了当勾、滴水等精致的龙纹瓦件,只使用小青瓦。

  这些陵园不再那么奢华,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紧密关联。“进入后期,靖江王的家族非常庞大,而王族子弟又不能经商、科举,朝廷拨付的俸禄就显得捉襟见肘。加上明王朝走向衰亡,靖江王已经无力进行宏大的陵园建设了。

  这是此次发掘中一个明显的规律,就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往后推移,陵园面积逐步变小。

  对于偌大的王陵来说,此次发掘清理的面积仅为总面积的八分之一,也没有对王陵的墓室进行发掘,只是了解王陵的布局规制等情况,许多问题还需等待进一步的发掘考证。但从形制、规模、石像生、建材等方面来看,它们确实体现了靖江王陵从最初的形成,到长时间使用基本固定的模式,以及后期衰落后的变化这个演变过程。纵观之,一条明代王朝始兴衰的变化主线清晰地贯穿其中。

  以昭和遗址王陵整治为契机,建设桂林乃至广西最大最富于特色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此次七座靖江王陵考古、发掘、清理项目将为文物部门全面了解靖江王陵提供比较完整的资料,也为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及遗址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遗址公园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保护现有文物。

  记者跟随靖江王陵博物馆副馆长曾祥忠站在已经修复好的昭和遗址王陵前,只见神道上铺着木板步道,两旁用碎石填充,矗立在神道两旁的石碑、雕像肃然而立,让人从内心里有一种发思古之幽情的慨叹。

  相比黄土裸露的前代王陵,昭和王陵近十亩的陵园内,封土堆前的享殿、神道的位置上也都铺设了大块石砖。可以想像,当年王孙贵族祭祀时的场景:从外门进入,踏上用砖块铺成的神道,在两侧高大石像的恭迎中,缓缓穿过中门,登上台阶,走进享堂(即安置祖先牌位用来祭祀的屋子),对着前方圆丘形的墓冢开始祭奠。

  “以前,这些陵园都被土层盖着,要么长满了杂草,要么被附近村民用来种地。很多人想来参观陵园,连地方都找不到。“在获得完整考古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遗存最多的原貌,为以后的展示、研究及利用作最原始的资料存储。”曾祥忠说。

  在陵园的一角,开辟了一片区域,用来存放发掘过程中发现的残砖瓦片,供人参观。

  “经过环境整治的陵园,就是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一角的雏形。”曾祥忠说,此次考古项目涉及的7座陵园都将陆续进行类似的环境整治。

  据了解,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方案已经基本敲定,目前已初步通过市级审批。按规划,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用地面积达8.4平方公里,将成为桂林乃至广西最大的城市公园。

  靖江王陵及所在的尧山区域,有独有的帝王陵墓建筑遗址、特有的岭南森林风貌、良好的民俗文化氛围、安定的农耕生活环境、旖旎的乡村田园风光,是一种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完全不同的大型土山景观。在曾祥忠看来,这将为以山水著称的桂林增加一份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对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另外一种认知。

  根据遗址公园的旅游资源特点,规划确定了四大主景区及其旅游主题:靖江王陵遗址游览区——— 徜徉名胜古迹;尧山山林生态旅游区——— 快意饮泉听松;宗教文化探秘游览区——— 进山登高寻圣;乡村农耕体验休闲区——— 入园弄锄摘果。

  “我们希望,让遗址以公园这种轻松愉悦的形式出现,使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群众自发地走近遗址、感知遗址、热爱遗址,使文物保护最大程度地获得社会的认知和共鸣。”曾祥忠说。

  遗址公园将建成高品位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区和明代藩王及其陵墓的研究与展示中心

  据了解,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关于靖江王陵的考古报告或学术专著问世,不仅影响了人们对靖江王陵的客观认知,还影响了靖江王陵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各方面工作。

  韦革说,在靖江王陵考古、发掘、清理项目田野工作结束的同时,相关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工作也陆续展开。相关资料的编写将于今年年底完成。

  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大遗址公园的建设,跟以往单纯的文物保护有很大的区别。整个遗址分布范围占地面积达一百多平方公里,其中重点保护区中“靖江十一王陵”占地约1.6平方公里;而整个遗址公园的规划总用地面积达到了8.4平方公里,几乎包含了整个尧山及周边地区。

  曾祥忠介绍,考古遗址公园将以陵墓文物本体及其环境风貌,区域景观的保护和展示为主题,融合尧山森林景观、周边田园风光和林业生产景观为一体,具备桂林山水地貌特质,具有文化展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

  在此基础上,兼顾靖江王陵墓葬分布区域内相关文物的收集、征集、整理研究和展陈,营造有益于开展靖江王陵文物保护、遗址展示与陈列展示、学术研究的良好环境,将靖江王陵建设成全国独具特色、高品位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区和明代藩王及其陵墓的研究与展示中心,使靖江王陵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