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旖旎的盘阳河畔,是世界知名的“长寿带”。
来自吉林的“候鸟人”马福民教授(右)已在巴马生活了两年多,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图为马福民正向村民讲解生态农业及水源保护。
一群群“候鸟人”每天的乐趣之一就是在岩洞中流出的水里浴足。
来自湖南邵阳的严晓红(右),正在盘阳河畔采摘些城里人难得吃到的生态木耳菜及红背菜,体验着巴马农家生活。
从江苏来的杨保玲,爱上了巴马当地的清淡饮食,每天自己动手用玉米饭配上水果蔬菜,当做保健餐。
一名“候鸟人”正在巴马盘阳河旁一处岩洞深处自得其乐地拉着二胡。
◀来自广东的一位老者每天都打回巴马的山泉水以饮用保健。
▶从全国各地来到巴马的“候鸟人”,成为当地的“村民”,他们常在一起吹拉弹唱,丰富着农村的文化生活。
“我们不是游客哦,我们是一群‘候鸟人’,秋天从北方飞来,待几个月,腻了就飞回去。”来自东三省的一群中老年人,站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的田埂上,向记者描述着他们候鸟般的生活轨迹。
从20世纪末开始,一批批“候鸟人”,如被强磁场吸引般,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了“磁极”——“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总人口才27万的巴马,每月往来的外省“候鸟人”竟达数万之众。2013年,在象征着亲情及团圆的春节里,仅在该县甲篆乡坡月村一处,就有3000多“候鸟人”舍不得回乡,留在当地过年!
是什么引来了这些“候鸟人”?
图的是这里的山清水洁
“……来这里是为了养生治病,以前我在重庆时,药当饭吃,过得苦啊。”68岁的余正先来自重庆,退休后突患荨麻疹,在当地久治不愈,后无奈来到巴马,也不再吃药,两个月后不治而愈……
“……我1998年月薪就已是两万多元,但工作压力太大,身体差点点就垮掉,我是来保命的。”王女士来自广州,深感自己亚健康趋重后,她驾车专程开了800多公里,到巴马给自己放长假。
类似个例,在巴马不胜枚举。
来自五湖四海的“候鸟人”来到巴马,用自然疗法祛除疾患,调节机体,其中不乏亿万富豪及退休干部。
一名“候鸟人”对记者说:“我连家都搬了,从几千里之外来巴马,就图这里的山清水洁!”
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来了“候鸟人”
今年,恰是巴马获得国际自然医学会授予“世界长寿之乡”的第10个年头。联合国界定世界长寿之乡有若干硬指标,其中一项是:百岁长寿率。具体标准为:每10万人中至少有7个百岁老人。而巴马超过了30个,远超国际标准。
吸引“候鸟人”的,除了巴马“长寿之乡”的盛名外,还有几大因素:磁、水、土、气。
巴马的地磁是吸引“候鸟人”的重要因素。地球的一般地区地磁约在0.25高斯,据测,巴马高达0.58高斯。不少“候鸟人”认为磁场强度高,可改善血液循环,于是,对赴巴马养生趋之若鹜。
巴马的“长寿带”,分布在盘阳河两岸,而盘阳河流域共有4段蕴伏于地表之下,河水得到有益的矿化,不仅含有锌、钙、锰、镁,还是PH值在7.5左右的弱碱性小分子团水,易被人体吸收。
巴马的土壤,被测出含有麦饭石、锗石、岫岩玉、托玛琳、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更神奇的是,巴马的土壤里含有优质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这都是有益于人体的物质。
巴马的空气里,负氧离子的含量普遍为每立方厘米1500~2500个,盘阳河流域部分地域,甚至可达每立方厘米1万个,而城市里绿化较好的地域,平均也就每立方厘米200~400个……
所有到巴马长住的“候鸟人”,他们的共同愿望就是为了养生。
记者 李 军
通讯员 梁绍恩/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