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江东洲
“八月呵十五呵月光光,阿妈哎同捱拜呀拜月光,阿妈问捱一声哎:故乡在哪方……”一首不知流传多少年的客家歌谣,唱出了客家人浓浓的中原情结,悠悠的乡情亲情。广西“客”从何来?乡关何处?
一 “客”从何来
说起客家人,有不少人都误以为是一个少数民族。其实不然,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先民,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江淮流域的汉人。从唐宋时期开始,由于天灾和战乱等原因,他们大规模辗转南迁,先在闽粤赣交界的广袤山区中扎根,以后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现在已有一亿多客家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们常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国内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广西、台湾等地区;国外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对长江流域和闽、粤、赣三角地带的开发,对华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对汉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及中原文明的传播、弘扬,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近代以来,客家先民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客家儿女英才辈出,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篇章。
客家民系并非自古就有。从客家被称之为“客”的情况,可以看出客家民系是历史移民的产物。告别中原的客家人何时入迁广西?通常的论述认为,始于“十六国之争”和“五胡乱华”的客家先后5次大迁徙,经由赣闽粤渐次进入广西境内,始于南宋,盛于明末清初。但广西师范大学客家研究专家钟文典先生认为,若从族谱看,客家人入桂自唐宋始,明清时大量迁入。还有“秦开五岭客家形成新说”,认为“客家第一次迁徙在秦汉时期,秦开五岭为客家之源,此后5次迁徙为客家之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西江沿岸、南流江沿岸和北部湾沿岸,遍及14个直辖市和72个县(市)。博白、陆川、贺州、贵港、北海、钦州、防城港、是他们的主要居住地,拥有近800万人口,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客属大省。
二 客家的特质
不同地域产生不同的人文,不同的人文也导致人的精神特质有着明显的群体特征。作为南迁汉民族的客家民系,客家人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格特征。在扎根定居后,应该也有着有别于其民系或民族的个性描述。那么,客家人独有的性格特质是什么呢?
客家民系来自中原,根在中原。因此,中原文化在客家人中有深深的烙印。儒家提倡忠、孝、节、义,崇尚以身殉道、舍生取义的气节,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这些思想陶冶着客家人的人格、情操。特别是客家先民从北向南迁移过程中,得到了磨砺与锻造。在经历千辛万苦、险象环生的征程中,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国家对自己的重要性。为此,他们便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生存发展与国家兴衰紧紧地连在一起,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非常强烈。客家人是在南方最没有区域观念的民系,但却是最具有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观念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不断迁徙和不断开拓的独特经历,造就了无数的客家英雄和才俊,也形成了客家独特的性格。
翻开中国近代史,不难看到客家人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中一些人的行动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太平天国革命,其太平军6大领袖中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和石达开都是广西客家人。客家人具有刚直和血性,每当国运危难之际,爱国爱乡的客家儿女心结锁定的是赴汤蹈火、勇纾国难的信念。这种性格成就了清末抗法援越的两位名将:刘永福、冯子材。刘永福曾高举七星黑旗痛击犯越的法国侵略军,继而远赴台湾英勇剿倭;70多岁的冯子材重披战袍,横刀挺立在抗法援越最前线。身先士卒的老英雄发出怒吼,激励了全军士气,致使法军溃败,法国内阁倒台。辛亥革命中,追随孙中山直接参加武装起义的骨干人员中,有广西客籍的林虎、李德山、刘古香、徐启祥和卢殿林等。绵延而下,广西还出了血洒桂东、名扬八桂的中共革命先驱朱锡昂,被毛泽东誉为“江南才子”、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第一任市长的朱光。曾兼领国民党19军总指挥的陈铭枢,支持打响了1932年淞沪抗战第一仗,极大鼓舞了全国日益高涨的抗日士气。冯子材重创法军42年后,一位广西博白籍客家青年远渡重洋赴法国留学。让他摘取巴黎大学博士帽的论文,是对家乡话的研究:《博白方言实验录》。这位青年就是日后名扬中外的语言学巨匠王力。
南迁客家先民,大部分扎根在南方的穷乡僻壤、边远山区,面对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客家人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开辟客家新天地,铸造了坚韧不拔的客家精神。概括来说,客家精神指的就是客家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溯本思源、怀国爱乡的赤子之心;克勤克俭、崇尚文化、重教好学的传统;精诚团结、互相帮助和孝顺父母的优良传统。
三 客家的风气
千百年来,“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是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影响深远的特征。客家人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哪怕是砸锅卖铁、卖房卖地,也要供自己的子女上学读书,因而有“生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的民谚。耕读文化和崇文重教的思想,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无论是在古城、民居,还是在寺庙、宗祠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诸如“文道传今古,昌盛育贤豪”、“日日改善发展教育千年万年,善事多做客家乡亲真心相连”、“想先贤习礼学诗光昭史册,看后裔文韬武略丕振家声”等等,这些对联表达客家人的精神和志向,凝结了客家人千年的品质、价值坚持和精神追求。
广西的客家人继承了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以耕读为本”,通过宗族和宗祠创立学堂,供子弟就读,崇文重教之风遍及广西客家人聚居之地。如今时代变迁,公办学校兴建,而重读重教之风不改,读书成为客家青少年的第一追求,为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众多各类人才。
同时,不断迁徙的客家人,在闯荡江湖过程中,很早就有了商业意识。以客家人为主体的“客商”,立于闽商、粤商、晋商之林。为数众多的客家籍经商者、实业家,将诚信义利、艰苦奋斗、同舟共济、睿智性灵的传统美德和经商之道带入“客商”文化中,与现代观念相结合,传承发扬,形成了勇于承担历史重任、推动经济崛起的精神品格。广西的客家人为广西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西江直通粤港澳,南流江汇入北部湾,连接东南亚,这些地区分布着大量客家人。推而广之,海洋把全球客家人连成一体。爱国爱家、血浓于水的客家根系认同情结,让广西客家人拥有了最广泛的外援优势。
四 客家的憧憬
对客家人坎坷历史的慨叹追忆,也意味着对新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中日益崛起的广西拥有了多重优势,成为迅速升温的热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所辖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以及西江沿江贵港、梧州、柳州等地,在做强北部湾这一“新的增长极”,在打造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宏伟工程中,占据了战略要津。这些地区正是广西客家人相对集中之地。广西客家人,在这一历史机遇中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承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北海,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在汉代,中国人就从这里乘船出发前往东南亚和西亚。近现代,北海也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美丽而且充满活力,由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港合一”而成的广西北部湾港,正在把孙中山先生“建设南方大港”的宏愿变为现实,现代海岸风景线上一派勃勃生机。
将于今年11月30日开幕的世界客属第二十四届恳亲大会,是全世界客家人寻根、访祖、恳亲、联谊、励志的大型交流活动盛会。内容也由原来侧重于联谊恳亲拓展为含文化、经贸和学术等多方面交流。恳亲会对于团结全世界华人,团结全世界客家人,特别是在弘扬客家文化,发展客家事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作用不可估量。相信通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必将吸引世界各地的客属乡亲代表来到北海,了解北海,了解广西。也让广西、让北海更好地走向世界,从而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推动广西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合作,增强广西与世界客属的团结友谊,促进富民强桂新跨越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作者为客家人,《科技日报》栏目主编、科技日报广西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