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清晨7时许,北海涠洲岛南湾码头一如往常,大早已是人声鼎沸:一队队装卸工肩扛手抬,忙着将矿泉水、糖烟酒等日用百货,从靠港货船搬上岛;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提上岸,随顾客挑选。
海鲜市场就在岸边,渔民林坚将塑料水盆一字排开,冲记者热情招呼:“这些鱼虾都是我老公凌晨出海打回来的,很新鲜。看这些石斑鱼,是潜下20多米深的海里捉得的,60元一斤。”
林坚说,不少游客喜欢自己到市场来买鱼虾蟹贝,到大排档去加工。平常一天她的石斑鱼就能卖出10公斤左右,收入可观。
海湾里舟楫往来。记者看到一对早起的游客情侣,和船家谈妥价格,兴奋登上一艘渔艇,包船出海,捕鱼海钓,感受渔家劳作生活的滋味。
“涠洲岛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逐年增多,就连春节,到这过年的也不少,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做啦!”林坚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转悠到一旁的农产品市场,一溜的香蕉摊已经开张。来自涠洲镇新竂村的蕉农陈德莉,热情递来两个香蕉,“尝尝我们的特产火山蕉。涠洲岛空气好,土质肥,种出的香蕉又香又甜。许多游客离岛时,都要带走一两手。”
陈德莉说,如今火山蕉已是名声在外,镇里成立了香蕉合作社,天南海北的客商源源不断。以前信息不畅卖不出去,火山蕉贱得只能拿来喂猪,现在毛蕉批发价一公斤最高就要3元。她家种了四五亩,亩产1600公斤左右,一年收入两万元不成问题。
“随着涠洲岛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近年节节攀升,2010年,全镇人均收入由5年前的2500多元上升为3579元。”涠洲岛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今年4月,《涠洲岛旅游区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倾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海岛”,管委会将坚持旅游开发与安民惠民相结合,实行和谐开发,优先照顾原住民就业,引导群众由以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传统农业及渔业,向旅游服务业、休闲渔业、现代观光生态农业转型。
现在,岛上观光车来来往往。昔日的“扶贫岛”,如今成了旅游天堂,逐渐变成“黄金岛”。蕉农陈德莉说,前段时间,她打电话给在外打工的儿子,动员他回来发展,“就算种火山蕉,在家门口也有赚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