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下午,在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旅游合作磋商会上,广西与香港、澳门、云南、海南等地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旅游市场推广、政策互惠、企业合作等方面。在旅游方面,泛珠三角区域应该如何加强合作?签署协议后,“9+2”各方旅游部门代表就此问题各抒己见,进一步就合作机制进行了磋商。
开发“一程多站”式游程
“国外游客坐10小时飞机到香港,难道还介意多飞1小时到海南吗?”海南代表说,泛珠三角区域各方应通过旅游推介会、公众促销等形式,联合推广宣传跨区域的旅游产品。
各地旅游特色不一,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呢?香港代表提出,香港是购物的天堂,但绿色旅游资源比较欠缺,泛珠三角区域各方应打造各自的特色旅游产品,共同开发“一程多站”式旅游产品,以实现旅游客源共享。
游客在外地旅游,旅游质量如何保证?湖南代表提议,区域旅游合作,不应局限在旅游推广层面,还应该包括旅游行业的规范管理,尤其是在旅游质量、处理游客投诉等方面,应该不断完善旅游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机制和旅游投诉受理机制。
“广西游客到四川旅游,可否凭身份证享受优惠?”海南代表提出,能否在泛珠三角区域内探讨一种模式,让游客在区域内任一地方旅游时,享受到当地的一些优惠政策,以实现省与省之间互送客源。
鼓励旅行社跨省设点
区域旅游合作,归根结底是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福建代表认为,旅游的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旅游行政部门,只有加强旅游企业的合作,才能真正推动旅游市场一体化。该代表建议,大力促进各方旅游旗舰企业的合作,鼓励各方旅游骨干企业跨省设立分支机构。
“狼来了,把羊儿赶得更肥壮。”湖南代表说,很多人担心旅行社跨省设立机构,会分了当地市场的一杯羹,其实这是错误的。湖南和香港之间曾经做过类似尝试,两地旅游企业相互开发对方市场,反而同时推动了两地旅游发展。
贵州代表提出,应鼓励和引导各方旅游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开发和推介跨省区的旅游线路,建立客源推荐网络,互相学习交流行业管理经验,促进旅游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着重打造精品路线
“泛珠三角旅游的品牌特色在哪里?”“我们与长三角旅游的区别是什么?”旅游磋商会上,澳门和福建代表提出了类似疑问。
“围绕线路,专题切入。”四川代表说,泛珠各方在旅游方面,应该找到相互合作的亮点,积极推出生态旅游、滨海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农业及工业旅游等专项产品。
福建代表建议,在泛珠三角区域,每年打造一个区域旅游主题,例如,“世遗之旅”、“油轮休闲之旅”。以后者为例,可以在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广西等地之间,推出一条油轮休闲旅游线路。
完善对话机制落实合作
良好的运营思路,如何才能落到实处呢?众代表一致认为,建立长期有效的会晤制度,加强相关负责人之间的联络是关键。
“朋友多了路好走,合作之路亦如此。”云南代表认为,应该加强各方旅游负责人的交流,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各方在旅游发展规划、市场开发计划、旅游政策等行业发展重大决策方面及时通气,形成互相学习、借鉴和合理互动的合作机制。湖南代表认为,建立泛珠三角旅游局长联谊会,加强感情联系,工作交流,信息沟通。
“每年来开会的人都有新面孔,工作衔接不到位。”江西代表认为,除了实行局长联系制度外,旅游分管副局长也应该相互联络,并且建立定期的联络员制度,以保证工作衔接,真正将合作协议落到实处。
关于会晤的时间,四川代表建议,可以按旅游季节建议对话机制,如在春节、五一、国庆之前,相关负责人进行常规性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