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炮龙节、桂剧等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1日下午,《广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实施情况汇报会在南宁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广西共有28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7个项目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个县、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1人,第二批自治区级传承人78人正在进行公示中。

  入选国家级第一、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宾阳炮龙节、布洛陀、刘三姐歌谣、那坡黑衣壮民歌、桂剧、彩调、瑶族盘王节、仫佬族依饭节等28个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08年广西相继建成了三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基地、贺州黄洞瑶族服饰制作传承基地和桂剧传承基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09年在广西民族大学正式挂牌,1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壮族医药、广西八音、壮族嘹啰山歌等3个自治区级名录项目的传承展示基地也正在建设中。

  据悉,从2006年到2008年,中央财政分三次下拨专项保护经费604万元,自治区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加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工作。2008年,自治区文化厅为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民间艺人举行了隆重的颁证仪式,并且举办了广西首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国家级传承人每人获3000元,自治区级传承人每人获2000元的传承资助经费。从2009年起,国家级传承人每年将获得8000元的传承活动资助经费。

  另悉,作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项目,广西民族博物馆已建成对外开放。据悉,2004年广西启动了以广西民族博物馆为龙头的“1+10”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网格局,计划建设10个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其中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那坡黑衣壮生态博物馆等已建成,融水苗族生态博物馆、龙胜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金秀瑶族生态博物馆已经列入2009年的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