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提醒旅行社牢记"安全第一"

  游客安全才是硬道理

  “平安是福”,相信这句朴实的话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记者采访中得知,为保障游客安全出行,将“广西游”品牌打响,广西各景区、旅行社及旅游管理部门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共同打造平安旅游,为八方来客营造安全环境。  

  景区:努力营造安全环境

  进入5月的广西各旅游景区变得越来越热闹了,面对纷至沓来的人流,多个景区的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除了游客们自身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外,各大景区更应承担起安全防护工作。

  5月6日,记者在南宁市动物园的主题乐园看到,维修人员正在对大型三环过山车及超级大摆锤、魔术风车、疯狂滑车等游乐项目进行检修。动物园一负责人说:“每天上午,游乐设施的厂家专职维修人员都要对大型游乐设施进行检查试运行后才正式开放。每过一个星期,尤其是假日期间高负荷运作后,则进行一次大检修,以保障安全。”而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人民公园、南湖公园的游乐设施处。

  北海涠洲岛以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与火山熔岩景观,以及绚丽多姿的活珊瑚著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但每年的5月以后,由于西南大潮接踵而来,巨大的海浪导致游船无法停靠,经常出现游客被困岛上望海兴叹的事(本报多次作过报道)。

  如今,这样的情况终于有望不再重现。5月7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涠洲岛旅游度假区的负责人。据介绍,为解决这个问题,北海市政府开工建设了涠洲岛北岸客货码头,投资3000万元。该码头就是为避开西南大浪而选择在北岸的,从去年开始,新码头已经启用,就算5级以下的风浪客轮也能停泊。

  7日上午,自治区旅游局质量与监督管理处专门分管安全工作的副调研员陈效和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每年各假日前或洪涝过后,旅游管理部门都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到景区检查安全工作,指出存在的隐患,让景区及时改正。  

旅行社:时刻牢记“安全第一”

  10年前,震惊全国的贵州马岭河峡谷风景区缆车坠落事件成了南宁多家旅行社挥之不去的痛,广西有12名游客在那起事故中遇难,多名游客受伤。尽管事隔10年,南宁的旅行社仍把此次特大事故当作前车之鉴。

 
  “这个教训难以忘记。”提起此事,南宁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表示,旅行社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时,时常会用这个惨痛事例提醒大家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并分析事故的发生原因以汲取教训。

  近日,记者在旅行社采访时看到,许多旅行社早已将“安全第一”放在工作的首位。大部分旅行社将导游的职责、意外情况出现时的应对等一一制定出来,并要求导游经常提醒游客注意安全——门要反锁、过马路要左右张望、买东西要注意钱物不要外露等,对失职导游还有相应处罚措施。

  目前炙手可热的台湾游,近段时间发生了台北市信义区松高路工地一架起重机吊臂从37楼高处坠落砸中广东旅游团游览车尾部,造成2人死亡等几起旅游事故,使得台湾游蒙上了一层阴影。广西的组团社对此有何措施?旅游管理部门态度如何?

  桂林国旅南宁分社总经理张才满认为,尽管广西开展台湾游才1个月,但发生的几起旅游事故提醒他们,游客安全才是硬道理。目前,桂林国旅已制定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大陆居民赴台注意事项发放到每位游客手中,针对游客发生遗失、被盗等意外都有具体说明。

  自治区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无论是台湾游还是其他旅游,旅行社都应将“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如今,《旅行社条例》对游客的合法利益保护明显加强,对于类似黑导、黑社等损害游客的问题,旅游管理部门将严惩。 

  广西开展“平安行车旅游”活动

  采访中,记者从自治区旅游局听到一个好消息: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广西旅游秩序进一步好转,在广西14个市中,游客对桂林旅游的满意率最高,达到97.3%。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之一是从今年“五一”起,《旅行社条例》加大了对旅行社违规处罚力度,同时旅游管理部门也加强了对该条例的宣传。

  事实上,每逢假期或黄金周前,广西的旅游、交通、公安等部门都要召开厅际旅游协调会议,要求各部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旅游安全管理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节前旅游安全大检查。而近年来,旅游管理部门为了让游客平安畅游广西,在多个城市都要求设立自驾游服务点。例如桂林市在进入市区的桂阳公路、桂黄公路、机场路口设立了咨询点,专门向自驾车游客提供相关信息咨询;崇左市在南友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立旅游服务咨询点,开展自驾车旅游宣传服务;百色市在南百高速公路百色路段进出口处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点。

  记者还从自治区旅游局获悉,从5月1日起到今年年底,全区要开展“平安行车旅游”创建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督促景区企业整改景区内存在的道路安全隐患,完善景区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解决景区内车辆停放问题;指导督促旅游企业完善企业内部车辆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指导督促旅行社与客运公司签订车辆租用合同,租用车辆应具备客运资质,并明确安全责任;督促景区企业做好景区交通堵塞的处置预案,制定疏堵、分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