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长寿之乡巴马探研生命之旅

  巴马是一片充满生命奇迹的圣土。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会议上,巴马被命名为世界长寿之乡。长久以来,研究巴马长寿现象的专家越来越多,

  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博士就在33年的时间内奔走于世界各地探究长寿现象。从1991年起他率领的长寿乡调查团就开始涉足巴马。2008年11月12日,首届巴马长寿养生旅游节开幕,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数十名中外养生专家聚集在巴马这块世人眼中的福地,探讨巴马老人“寿比南山不老松”的秘密。

巴马赐福湖风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巴马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属季风型亚热带气候。地貌上位于云贵高原边缘与广西盆地斜坡地带,形成了西北高东南低的低山丘陵-溶丘地形地貌。年平均降雨量为1536.5mm,年平均气温19.9~21摄氏度。经过测量巴马的河水及长寿老人家贮存在瓮中的水专家发现,这些水水质优良,PH值呈弱碱性,富含各种天然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并且拥有令人羡慕的氧还原电位数值——随着季节变化约在100到220个单位之间,非常利于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全身氧的传输能力,促进细胞排出毒素,平衡人体的酸碱度。正因为如此巴马矿泉水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负氧离子对人体非常有益,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在巴马空气种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万个/立方厘米,在长寿寻巴盘屯更是高达45000个/立方厘米。

在2008年首届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节开幕式上千人共尝火麻汤

 粗茶淡饭 糜粥自养
  著名营养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霖教授在2008年巴马长寿养生旅游国际研讨会上发言说,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传统饮食结构的健康性已经被很广泛地认同。“青菜豆腐保平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原则。巴马长寿人群的饮食有“五低”(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和“两高”(高维生素、高纤维)的特点。长寿老人坚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最爱吃的菜叫“和渣菜”,即把黄豆磨成粉或浆状,配以各种蔬菜一锅煮。这种汤菜营养丰富,可口润肠,易于吸收,符合“糜粥自养”的中医学说。种类丰富的豆荚类、野菜、家菜、笋类、瓜类蔬菜和四季不间断的水果实践了“杂食者,美食也;广食者,营养也”的健康膳食原则。老人们常年食用的火麻油、山茶油、豆油等植物油是长寿老人的食用油。“贵州有天麻,广西有火麻”。火麻油和山茶油又被称为长寿油,油酸含量比橄榄油还高,可大大降低血胆固醇,火麻油还含有大量有利于延缓衰老的维生素E,亦为益寿之道。

  住砖瓦房也能助人长寿
  森下敬一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长寿秘笈: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的百岁老人大多居住在红砖瓦房中,他们所住空间里含有的自然放射能能量值是水泥屋的3倍以上,数值适当,可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辅助内分泌系统运行,益于养生。在相关的数值测试调查中,他特意挑选了3位巴马百岁老人进行比较,发现只有其中一位岁数最小的老人住的是水泥房屋。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巴马长寿乡的砖瓦住房正逐渐被水泥建筑代替。“这是一个危机。”森下敬一说,“混凝土结构中的自然放射能很少,凝聚的负离子含量低,对养生增寿的作用反而变小了。那么,建筑物究竟要现代化发展还是“返古”?这确实也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乐而忘忧 劳动养生
  行走在巴马,到处可以看见劳作的老人。百岁老人依然可以步履稳健,上山下田。据说他们六、七十岁都还是壮劳力,八九十岁才是半劳力。劈柴、烧火、剁菜、喂猪、做饭、带孩子,而且脸上总是一副善良祥和、与世无争、诚恳知足的表情。现在慕名来巴马的人越来越多,在巴马形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候鸟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据巴马县旅游局统计的数据,仅2008年上半年,来到巴马旅居的外地养生老人就达2000余人,还有个别外国游客专程远道而来居住疗养。记者发现坡月村、巴盘屯里几乎每家农户都接待有外来的养生游客。家里有百岁老人的人家更是游客们亲睐的居住点,他们每天自己煮菜煮饭,闲时就在河边钓鱼、发呆、打太极拳,或者去百魔洞、水晶宫等景点参观,呼吸新鲜空气。感觉轻松自在。很多老年人的慢性病都有明显好转或者痊愈。他们是巴马最好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