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部分河段露出了大片的河床
11月下旬,广西全区无降水。进入12月以来,全区持续干旱。以漓江山水旅游享誉世界的桂林,属干旱重灾区,由于上游来水严重减少,漓江有些河段已经出现干涸现象。昔日整天在江边“饮水”的象鼻山,由于江水退去,已难觅水中倒影。南宁的旱情也不容忽视,众多水库水量不足甚至干涸。韦坚摄
今年,广西的干旱来得比往年要晚,但旱灾一旦形成,面目比往年却更“狰狞”。11月下旬,广西全区无降水,干旱持续发展。桂林漓江有些河段开始出现干涸的现象,南宁水库的蓄水量比干旱的去年还要少。
10~11月桂林降水比同期多年平均偏少9成
11月下旬,广西全区无降水。根据广西区气候中心监测信息显示,截至12月4日8时,全区91个观测站有82个市县监测到不同程度的干旱,其中重旱24个,中旱44个,轻旱14个。广西大部地区以中旱为主,其中重旱出现在桂北和桂东。而桂西南以轻旱为主,只有其中的小部分地区目前还处于无旱状态。
据桂林市气象台副台长孙莹介绍,进入秋季以后,桂林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加重了桂林的秋旱程度。由于副热带高压偏强,阻挡了冷空气南下,这样不易形成冷暖空气的对峙,也不易带来降水。今年以来桂林市的降水比常年偏少2~4成左右,特别是7月份以来降水明显偏少,干旱严重,同时由于今年以来的平均温度较常年偏高了0.6~1.5℃,形成了今年桂林雨量少、气温高、湿度小、空气干燥的气候特征。
桂林市1957年到2007年的10~11月雨量统计显示,2007年10~11月,桂林市降雨量只有11毫米,比同期多年平均偏少了9成,偏少程度居有资料以来的第2位,仅次于1979年。
象鼻山水中倒影难觅
进入9月份以来,桂林持续高温少雨,漓江提前进入枯水期。根据资料显示,以漓江山水旅游享誉四海的桂林市,在此次干旱过程中属于“重灾区”。由于上游来水严重减少,导致漓江有些河段开始出现干涸的现象。
针对漓江水位持续偏低的情况,相关部门启动了漓江补水工作。青狮潭水库从9月26日就开始给漓江补水,但由于上游水库也同样长期无雨,补水难以完全解决漓江水位持续下降、航道日渐枯浅的问题。因此,漓江游览航线11月23日开始今年的首次转点,将以往从磨盘山码头登船出发,到阳朔结束的漓江全线游,调整为从杨堤登船经大爽再返杨堤的精华航线游。游船票价、开航时间和上下码头也都相应地做了调整。航线转点后,杨堤-大爽-杨堤航线全长约20公里,比漓江水位正常时期的航程缩短了近40公里。不过,这一带是漓江风光集中地带,漓江景区航线转点后,中外游客仍能欣赏到漓江最为精华的美景。
由于漓江水位降低,桂林市区的漓江段也有部分现出了卵石裸露的河床。一些原本宽广的河段,现在已缩小为最窄处仅有四五米宽,河水也仅有四五十厘米的深度。昔日在江中“饮水”的象鼻山,已难看到水中倒影,“神象饮水”一景已不复丰水期的风韵。
南宁11月底冬旱显现
南宁的旱情也不容忽视。9月1日至12月4日,南宁市平均降雨量仅为209毫米,比历年同期少22.3%。全市水库总有效蓄水为4.47亿立方米,占总有效库容27.0%,比历年同期少2.77亿立方米,比非常干旱的去年同期,还少1.12亿立方米。由于干旱少雨,导致南宁市的横县、武鸣县、隆安县、西乡塘区、上林县、宾阳县和马山县部分地区发生旱情。据统计,截至12月1日,7县区共有42.88千公顷农作物受旱;因旱造成13.256万人以及7.33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85座水库干涸、58眼机井出水不足。
为缓解旱情,减少损失,地方政府和旱区群众正组织力量积极抗旱。到12月1日,全市已有16.47万人投入抗旱。同时针对南宁市易旱地区多的特点,相关单位正继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做好水源配置和调度工作。
南宁冬种蔬菜供应无忧
今年南宁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干旱来得比往年晚,水库蓄水量比往年要少。南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分析,今冬的冬种和明年的春灌,将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若旱情持续,人畜饮水困难将增加。
冬种一般都以蔬菜为主,干旱缺水是否会影响城市的蔬菜供应呢?记者采访了南宁市农业局蔬菜科的有关人士。据介绍,一部分地方的冬种因旱受到影响时,还有另一些地方的冬闲田可以拿来种蔬菜。因此,这一增一减,使得南宁的蔬菜种植目前尚未受到影响。而且现在是大市场机制,假设南宁本地的蔬菜产量减少,也会有其他地方的蔬菜进行补充,因而南宁的蔬菜供应不会因干旱出现问题,市民对此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