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大旅游初露峥嵘


    到三娘湾看中华白海豚、到八寨沟享天然氧吧、到刘冯故居听英雄故事……如今的钦州,山海旅游已构建起我市大旅游的框架。

    2003年12月,市委二届九次全会上提出了建设“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的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我市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转折点。2004年3月18日,市人大第二十五次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工作的决议》,确定了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产业目标、形象目标和发展方向。同年9月,我市下达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了确保2007年验收达标的“创优”目标。

    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统一,资源和市场相统一”的原则,近年来我市完成了《钦州市旧城区保护与整治规划》、《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旅游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钦州市旅游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还完成了三娘湾、五皇山、六峰山、七十二泾、八寨沟、大芦村等旅游景区(点)的总体规划。出台了《钦州市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规定》、《钦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坭兴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发展旅游业的扶持政策。各级各部门对照“创优”标准,结合钦州实际,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突出重点,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及景区的旅游功能。几年来,我市坚持以旅游资源开发和资源整合为重点,先后投入资金17.5亿元对各景区(点)进行开发建设。在旅游开发中,我市注重引进文化理念,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以文化品牌创建旅游品牌。以三娘湾、龙门群岛、月亮湾、麻蓝岛等景区(点)为依托,叫响“中华白海豚之乡”滨海风光游;以八寨沟、五皇山、邓阳湖、越州天湖等景区(点)为依托,叫响“中华白海豚之乡”山水生态游;以刘冯故居、六峰山、大朗书院等景区(点)为依托,叫响“中华白海豚之乡”人文景观游,以大芦村、坭兴陶、龟王城等景区(点)为依托,叫响“中华白海豚之乡”工农业观光游。形成了滨海风光、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工农业观光交融的旅游特色。

    目前,我市旅游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已拥有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22.34万人次,同比增长24.6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37.26%,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