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树林成为北部湾亮丽名片


  开发后的北部湾应该是怎样的北部湾?它不仅要富足,更要美丽,它应该是绿色的、健康的。“红树林、海草、珊瑚礁和局部滨海植被,这是北部湾经济开发大潮中的4个环保关键词。”9月7日,中国红树林首席专家范航清在北海如是说,他在此间召开的中国首届红树林湿地论坛上主张:“最值钱的东西在我们手上,不要再走急功近利的环保弯路。”203位来自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和香港等地有关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机构、科研院校、非政府组织和红树林社区的专家学者就“红树林与海岸湿地生态安全”和“红树林保护恢复与可持续利用”展开研讨,他们主张,红树林是广西最有特色的湿地类型,应该持久成为北部湾最亮丽的生态名片。

  广西现有红树林面积8375公顷,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8%,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超过95%是天然原生林,为全国原生红树林最多的省份。就红树林的密度而言,广西平均每公里海岸线的红树林面积居全国之首。

  广西红树林不仅面积大而且特色明显,北海山口红树林是我国海岸红树林的典型代表,具有全国最大面积连片红海榄林;钦州湾红树林和珍珠港红树林是全国最大、最典型的海湾红树林;防城港东西湾红树林是全国最大的城市红树林,也是我国惟一的国际边界红树林,受到联合国环境署高度关注。

  来自论坛的数据表明,过去20年中我国红树林面积减少了40%,这给我国东南部沿海的湿地带来不小的生存危机,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航清等林业专家认为,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滨海地区红树林产生的生态效益是质量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为此,与会专家学者讨论并通过了《中国红树林论坛宣言》,倡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尽快建立和完善红树林湿地保护政策和法规体系,完善湿地管理机构,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制定中国红树林保护行动计划,制定中国红树林保护和发展规划;加强对红树林湿地资源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监督;逐步建立重点湿地利用的补偿和有偿使用机制,维护生态安全;加强红树林湿地的科学研究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并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将北部湾滨海湿地作为一项战略性环境经济资源纳入北部湾总体发展规划中,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建设绿色的北部湾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