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光依赖政府,搞旅游要靠村民唱主角”。近日,记者在融安县长安镇大洲村听到了农民发展旅游的心里话,也见证了该村群众齐心发展旅游的三件新鲜事。
补偿费变成公益金
如今,大洲岛到县城间的江面上建起了一座新浮桥。联系该村的长安镇副镇长孙灵指着不久前才通行的新浮桥说:“村民们如今迸发出来的空前凝聚力,都是源自建好不久的新浮桥。”
去年10月,融江下游的牛崖电站将近43万元的村民“过河费”补偿给该村时,部分村民便提出要再建一座乘载力更大的浮桥,村民可免费过桥,以取代前一座小浮桥(重车过不去,且村民过桥也要收费),也有不少村民提出把钱分了各自花。几经周折,力主建桥的“公益派”村民不仅说服了“分钱派”村民,还号召村民又自筹30万元,用73万元建起了新浮桥。村民对记者说:“新桥建成后,子子孙孙过桥都不用掏钱,还可以引来更多的游客,还是建新桥实惠。”
的确,新桥通车不到半年,由于方便了重型车辆的运输,大洲村又添了20多座新楼房。村民投入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更高了:正在建设的进入大洲村的南码头维修工程是大洲村民自筹两万多元资金,120多位村民自动投义工建设的。
“村规民约”刻上石碑
大洲村虽有全国农村生态旅游示范点这块牌子,但村里从事采沙业的人也不少,影响到游船的安全,洲尾的30亩桃林也常受牲畜糟蹋。
今年4月中旬,来自县供销社的新农村指导员陶保定到位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一次村民大会上,陶指导员一句“大洲人毁坏了环境也必将毁了你们端着的金饭碗”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伙决定重修“村规民约”,出台了包含门前卫生“三包”在内的13条村规,重点对破坏环境卫生和违规采沙的行为进行整治。“村规民约”刻上了洲头石碑,接受游客和村民共同监督。村里还请了一位卫生保洁员,实行全天保洁,桃林也设专人护理。
如今,大洲的卫生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办起“农民旅游合作社”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农村指导员陶保定的引导下,村民委主任助理张绍宁牵头正在筹备融安首家称“农民旅游合作社”的村办实体,筹资70万元,村民以入股的方式参加,在洲头和洲尾搞两个大型天然游泳池,并开辟部分水上游乐项目。
孙灵和陶保定两位驻村干部很忙。他俩白天下村做村民们的宣传发动工作,晚上还要共同起草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及村办实体的理财方案。问他们累不累,他俩笑答:“很累,但看到群众积极性很高,为了大洲旅游产业的发展,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