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向漓江放流鱼苗。 新华社记者 陈瑞华
9月6日上午,由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和桂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7年漓江经济鱼类放流活动”,在美丽的漓江河畔解放桥景区六匹马码头隆重举行。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南海水产研究所、珠江水产研究所有关领导及专家,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桂林市四家班子有关领导及各县渔政执法人员、青年志愿者代表和部分渔民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放流仪式。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250万尾各类鱼苗欢快地跃入清澈的漓江中。
从1998年开始,桂林市每年都组织鱼苗进行人工放流活动,向漓江投放草鱼、鲤鱼、鲢鱼等经济鱼类,同时投放了部分光倒刺鲃、赤眼鳟等珍稀鱼种。 一些民间组织也自发地多次组织人工向漓江放流经济鱼类。2002年8月,桂林市人民政府在市区漓江桥至虞山桥江段,建立永久性“禁渔区”,此举开创了广西内陆江河禁渔的先例。
这次放流活动是国家农业部2007年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示范项目——珠江流域淡水经济鱼类放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批鱼种的放流,不仅丰富了漓江的鱼类资源,而且对于改善珠江流域生态环境,维护流域生物多样性、改善漓江水体环境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