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就是要依托甲天下的旅游资源优势,抓住当今全球区域旅游迅猛发展的机遇,不断完善产业自身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与区域多边旅游合作,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桂林市委书记高雄放眼青山绿水,语气坚决地说。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创新,桂林旅游初步形成了与国际接轨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员誉为中国旅游业的成功典范,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去年,桂林共接待中外游客1370多万人次,其中海外入境游客110万人次。
“桂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强劲的竞争力得益于设施建设的完善,城市品质的提升。”带队来考察桂林能否认定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目的地城市的该组织官员徐京说。结果,他们收集到的桂林旅游各方面数据都十分满意,特别是对结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项目两江四湖工程留下了良好的深刻印象。用徐京的话说,这是最具创意、最具特色、对旅游名城桂林最具影响的新项目,并成了中国旅游、世界旅游的亮丽品牌。
的确,船游两江四湖,如在画中穿行。远峰近水,让人留连忘返。利用园林造景方式建造的10多个园区,有山与水的相映,树与花的错落,有民族与传统的展示,沧桑与时尚的更迭。更有那在江与湖、湖与湖之间新建的9座桥梁,或秀美,或雄浑,既与周围的山水和谐相处,又充分体现现代科技和民族文化内涵。特别是夜幕降临,数不清的彩灯,如同银河落九天,照亮了江湖,照亮了桥路,照亮了花树,照亮了楼亭,照亮了桂林,照亮了中外游客快乐的心。
与桂林大规模城市建设与改造同步,桂林着意雕塑山水城市的另一张面孔,塑造夜桂林山水城市形象,开展了夜景工程建设。按照旅游休闲的功能标准,高标准改造市区最繁华的中山路、解放路等街道,建成了占地5万多平方米城市客厅——桂林中心广场、被称为“西部第一街”的桂林正阳路步行街等。高标准保护和建设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市区休闲度假功能,让城市充分适应人性化需求,努力实现城市职能和旅游服务功能的国际化。
根据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需要,“十五”期间,桂林累计投资160多亿元人民币,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建设改造,实施“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城市中心广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街道改造等33项市政建设工程,共新建、重建桥梁20座,新建或改造城市道路(街道)200条,免费公厕900余座;建设了一批高等级公路,改造完善了口岸、机场、码头、交通设施,在全市开通了8条线路城市免费公交车和一批景区间穿梭巴士。整个城市基本实现了旅游服务体系公共化、环境建设功能化,基础设施景观化、人居环境生态化,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称号。桂林成为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首推的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
新世纪,新桂林,新合作。近几年,桂林大力实施了境内外互动协作、政府和企业结合、市县一体化宣传营销新体式,初步构建了区域合作和市场宣传营销网络。特别是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多边旅游合作竞争,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主要旅游机构、航空公司、客源地政府、著名媒体等各界的合作关系,密切与东盟经济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体以及港、澳、台旅游界的互动往来。建立了世界旅游组织阳朔观察点,与我国台湾旅游界和东南亚各国建立了桂林旅游合作联盟,承办了亚洲旅游博鳌论坛、世界旅游组织可持续发展国家指标研讨会等国际会议。
新开通的桂林至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三条代码共享国际航线,已经和正在筹备开通桂林至东盟国家的7条航线,把桂林与世界拉得更近。与英国BBC和美国CNN等多家世界著名媒体进行的友好合作,把桂林溶入了世界大家庭。同时,桂林积极参加国内主要区域合作和大型市场营销活动,积极倡导和参与了两广六市无障碍旅游圈、京西沪桂旅游合作体、中国南方旅游合作体等多个区域合作组织,共同打造“桂林-重庆-厦门”国内旅游“空中金三角”。
崭新的桂林增添了这座旅游名城无穷魅力,吸引了愈来愈多的世界各国与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和休闲,享受这人间仙境的美好。
“桂林旅游任重道远。”桂林市委书记高雄说,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桂林深厚文化的旅游价值,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传统优势旅游产品品质,加快以山水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为主的多元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大力提高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让桂林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竞争中越战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