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别少了“农”味


  近日,一位乡下亲戚告诉我,他们那里自然风光好,土特产多,前几年“农家乐”十分红火,游客络绎不绝。但去年建了豪华宾馆、修了雕塑广场、请了高级厨师,游客反倒减少了,村里人不明白这是咋回事。的确,笔者也发现,一些地方在开发“农家乐”时,一味地模仿城市的风格:茅草屋改建成豪华宾馆,羊肠小道扩建成水泥马路,农家饭菜也换成了高档佳肴。

  近年来,“农家乐”因其具有开发难度小、见效快、风险低、适应大众消费的特点,在各地农村蓬勃发展。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选择“农家乐”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 万人次的“农家乐”旅游市场。但由于缺乏创新理念、科学规划和政府引导,不少“农家乐”旅游项目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出现了盲目发展、功能雷同、效益低下等现象。

  “农家乐”是立足乡村,服务城市,最终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目的的新兴产业。它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农家乐”的优势在“农”,没有了农村味也就是失了“农家乐”的优势,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农家乐”的品质和效益。

  笔者认为,“农家乐”的根就在一个“农”字,乡村唯有美丽的田野,如画的山水,淳朴的乡味,才是城市人向往的旅游亮点。事实上,不论是那座城市,其繁华程度都远远胜过乡村。所以要想“游”活“农家乐”旅游经济,就得发挥农村自然景观和乡土文化的优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乡土气息。迎合游客的尚“土”心理,在乡村风光、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做足文章,把农家的特色有机地融入自然风光之中,融入到民风淳朴、幽雅清闲自在的山川田野之中,真实体现回归自然的真谛。要突出地域特色和产品特色,防止产品同质化和雷同化。即便是为了提高旅游品位,也应当以“农”为本,切莫游离了乡土味。

  此外,还应当加强管理、引导和扶持,合理确定发展方向,规范合法经营,提高综合效益,使其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民致富的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