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下住人家。”这是赞美阳朔的一首唐诗。
如今的阳朔,通过大开放,更是魅力四射,成了多彩的“世界”:2005年留宿游客达65万人次,比2002年飙升45万人次,获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旅游目的地;2006年留宿游客达110万人次,又比上年猛增45万人次。而人与自然又相生相泽,2007年1月9日,该县成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其开放的甜酸苦辣真的值得回味。
0-20万-110万的“骤增”
30万人口的阳朔县,是1978年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该县留宿游客的数量曾经历了有趣的由渐变到骤增的过程:1991年以前几乎是零,2002年为20万人次,2006年高达110万人次。
“何以至此?”
“与开放的程度有关。”阳朔县旅游局陈振局长一语道破。
1978-1991年,阳朔县好像只开放江边码头。游客从桂林市下船游漓江,到阳朔后上岸“放个屁”又上车走了,游客成了匆匆过客。
1992-2002年,阳朔将开放延伸到西街和部分景点。西街有了星级饭店,有了合资门店,有了多肤色家庭。4个景点通过开发成了国家3A、4A景点。游客开始夜宿阳朔。
2003-2006年,阳朔全面开放。阳朔人不仅接纳游客,还接纳企业、商品、文化、观念等。广维因此投资阳朔,请来名导张艺谋,以阳朔山水为舞台,打造《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歌舞剧,2006年接待游客七八十万;中外人士在阳朔办起30多所外校;本地农民大办旅游,仅开发遇龙河漂流,年收入就达3000余万元;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该县签约6个项目,又引来了日本、马来西亚等外商。
阳朔人感悟到了:大发展必须大开放。他们扫除一切障碍,使阳朔能够无障碍进入:可来观光投资,可来休闲度假,可来喜结连理……于是乎,西街成了“洋人街”、“地球村”,成了世界最大的“英语角”,60%的投资是老外,二三百对夫妻是不同肤色,所有商标都是中英文标注,成了中国一绝!
阳朔经济发展因此全面“巨变”:2006年财政收入1.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4元,旅游总收入8.3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25%、77%和2.4倍,比2005年增长42%、23%和49%,旅游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了5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比2005年增长154%和24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利润和税利比2005年增长122%、228%和163%。
人的素质更实现了大飞跃。月亮山下的花甲农妇徐秀珍,学起外语当导游,已能讲9国语言,被游客誉为“月亮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导游”,多次上了央视节目,并被拍成专题片走进了日本等国的千家万户。
有啤酒鱼“西街传人”之誉的苏咸周,不仅做出一道道好菜,还学会用外语标注菜单,以至于在2008年北京奥运厨师选拔考试中,荣登金榜,成为广西的惟一。
在享誉中外的《印象·刘三姐》中,400余名农民更是出尽风头,成了张艺谋执导的“著名演员”。
记者点评:开放空间决定发展空间,开放水平决定发展水平。向世界开放,世界就是舞台。放得越开,舞台越大,发展越快。
放远眼光 放宽胸怀
过去,阳朔县对外来人员动不动就检查,一有“问题”就罚款,罚得款来得提成。由于利益的驱动,检查罚款越来越多。2002年该县公安局就收到罚款400多万元,平均每月高达30多万元……
“如此互视另类,多方设防,何以融入世界?”该县领导当机立断,从2003年起,釜底抽薪,坚决纠正罚没款返还的做法,让有关部门全部吃“皇粮”。
此招一出,颇为灵验。有关部门很快将精力由“抓钱”转到抓治安,保证旅游、投资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发展。这样,检查罚款少了,游客心气顺了,治安也好了。2005年该县发案率下降20%,2006年抢盗案已降至一两起。在阳朔,老外游山玩水到深夜也不用设防;各门店虽谈不上夜不闭户,但已无需守夜;不少游客普遍反映宾馆饭店没了骚扰电话。环境一和谐,朋友就增多。
来自加拿大的米歇尔说:“我来教书就是向着阳朔友好、安全、包容与和谐而来的。”
阳朔人把眼光放远,把胸怀放宽,视来客为朋友,视四海皆兄弟,把政务、政策、生产要素等全面开放。
该县某单位招聘两名环卫工,只向职工家属开放,没有向所有人开放,结果受到了问责。
该县全面推行了土地公开公正的“招、拍、挂”制度。阳朔东街的漓江边有97亩土地,本地老板要搞房地产,外地老板要上《印象·刘三姐》项目。经过科学民主决策,县领导旗帜鲜明:投资不分亲疏厚薄,只看项目效益。结果,把土地给了“女婿”,劝住了“儿”。
“世外桃源”景区经营“火”起来后,有人后悔当初的租金要少了,要闹事。县里及时成立工作组进行诚信、包容教育,并实事求是地通过修路和扶持生产等进行适当补偿。“世外桃源”景区副总张哲伟感慨地说:“我来自台湾,但在阳朔投资很顺心,就像在家里一样。”
记者点评:常言道,比大海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胸怀。只要放眼世界,包容世界,就能融入世界,走向世界,世界就成为发展的舞台。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这不仅是广告词,也是大开放中的现实。
互利合作 共享成果
2005年5月,开放合作产物的《印象·刘三姐》剧组丢了一道具— 一头牛,剧组人员很焦急。然而,农民徐全玉更焦急。他好酒好菜招待30多村民请他们帮找,找到后花上千元酬谢费也要把牛找回来。原来,这头牛年轻、毛亮,又驯服听话,小孩能拍能骑,小孩喂草它吃草……适合做道具。每次演出,徐全玉牵着它只登场几分钟就获酬25元,一年就是近万元。你说他能不焦急吗?
农民演员每晚到场两小时,上场不到半小时,每月可获七八百元。有的农民为了当上演员,违规炒起了指标,有人花5000元买一个演员指标也干。
有徐氏两兄弟,哥哥家的一头牛被选中参演,哥哥因忙别的活,让弟弟晚上牵去演出,白天则负责放牛,演出报酬归弟弟。这样一牵就是一年半,弟弟收入了万余元。后来,嫂嫂提出把牛要回来,由她去牵演。弟弟不悦,想买一头牛来顶替,但剧组不同意,说看牛不看人……这成了村里的笑话。
“嗨!《印象·刘三姐》引起的笑话可多了。”木山村委主任徐光辉摇着头说:“但不管什么笑话都是为了争参演,没有谁不希望《印象·刘三姐》演下去的。因为只要演下去,几个村400多名农民演员和其他摆摊开店的就有收入,2006年仅木山村少说也收入100万元。正因为农民强烈的参与欲望,《印象·刘三姐》才一路走好,不愁好景不长。”
“互利合作,共享成果,获助就多,开放就顺。”阳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黄燕说,“世外桃源”景区如法炮制,吸收周边120人就业,还允许七八十农民在附近搞三产,也少了许多矛盾。
近年来,阳朔县尽量让农民共享开放成果:及时减免学费、农业税,增加财政支农,尤其投入财政300多万元作配套基金,积极争取试点,让81%的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随着财政的增收也获得实惠,增加收入,2006年全县农民人均纯增收662元。该县白沙镇古板村80岁的周成德激动地说:“2006年我们自然村人均纯收入1.7万元;我交10元参加‘新农合’,住院两次,就获报医药费1000元。这都是大开放带来的好处,我们支持大开放。”
记者点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开放也要大家参与大家支持,否则好景不长。而要大家参与和支持,就要加强合作,让群众共享开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