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古老南街和它的秘密


  元旦假期,位于宾阳城北一条叫做南街的古旧老街,一下子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驴”们。当地的居民都说,“这里仿佛也有了几分旅游胜地的模样”。那天记者跟随一大队人马,原本是要去上林不孤村看葵花的,路过宾阳,不知道谁提议到南街里面品尝一碗正宗酸粉再走。然而拐进去才发现,和我们一样“冒昧”进来寻访老街的,还有另外几批游客。

  那天我们进去的时候是中午,一路看,一路玩,再出来,却已经天黑———这条历史悠久的古老街道,实在是隐藏着许多我们始料未及的“秘密”。

  品尝一碗酸粉,只用了大约20分钟时间,然而我们却花上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去仔细品尝这条老街的悠长韵味,原本计划中单一的旅途,也因此变得丰盛而精彩起来。

  秘密一:手工蒸粉7天才制成

  都知道正宗的酸粉出自宾阳,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所谓的“正宗”,奥妙究竟在什么地方。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我们七拐八弯找到了传说中南街里最“正”的一家酸粉摊———那家只“固执”地摆在自家门口的一个有点破旧的小粉摊。当天粉摊上食客如云,那个小小的巷口,也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汽车,很多都还是外地车牌呢。

  巧的是,我们竟然在吃粉的过程中“邂逅”这家粉摊摊主,因为据他自己说,除了在“幕后”调料蒸粉外,其实他是很少到摊铺上来的。他介绍酸粉的第一句话,就让我们有点“目瞪口呆”,因为当我们夸他的配菜、特别是牛肉巴好吃时,他毫不经意地说了句:那当然,光香料都放了三十几种!

  我们眼前的酸粉,除了米粉本身非常细嫩以外,配菜有叉烧、炸波肉、牛肉巴、灌风肠、炸黄豆和腌制的新鲜酸萝卜,再加上蒜米、生辣椒等佐料,色香味都非常诱人。

  摊主说,所谓正宗的酸粉,那一定要用原始方法手工蒸制的酸粉才算数,“和你们平时在大饭店里吃的那种绝对不同”。在我们好奇的追问下,摊主才透露说,手工蒸粉要用精选上好的晚稻大米,经24小时浸泡并淘洗,用土制的石磨磨成浆。然后经过7天时间反复漂浆,漂浆期间还要根据气温的不同不定时地换水。然后才用“大铛木盖浮托蒸法”蒸制米粉。

  蒸熟后,还必须一条折叠一条并抹上一层花生油,以免粘连。调味品就更有奥秘,主要是用陈皮、八角、葱条等十多种香料用纱布包好,加水、盐、蚝油、味精等加温煮制卤水,再用糖、盐、米醋调制糖醋至酸甜适口。

  一碗小小的酸粉,竟然有那么多讲究,实在令我们感到惊叹。可是摊主也有他自己的担忧,那就是传承问题,“配菜手艺可以相传,可是手工蒸粉比较辛苦,几个孩子都不愿意学这个本领,等我们这代人老到做不动,也不知该怎么办了”。

  秘密二:黄家大屋有罕见雕刻

  摊主还热心地告诉我们,很多外地人来南街,还喜欢到一个叫“黄家大屋”的老宅子去看看,“因为那里面有些神奇的东西”。

  沿着又窄又长的青石板路,我们往老街深处走去。街道两旁家家户户紧密相连,据说这里“曾经是如长龙般绵延不绝”的上百家商铺旧址。而现在,老街仍然保持着部分古色古香的阁顶吊楼、窗棂栅栏,依稀可辨当年古街集市的繁华。

  黄家大屋,就坐落在南街的中段,从构造上看,这应该是旧时一户有钱人家。黄家大屋大门很气派,上面有很多浮雕,其中在门口看见了一幅极为罕见的门神雕刻:蝙蝠浮雕。居委会的人告诉我们,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们曾组团到此地考察,认定这组蝙蝠浮雕是珍贵的文物,全国罕见。在厅堂里,我们还看见四个老婆婆在悠闲地搓麻将,她们的满头白发,和眼前这古屋老宅,正好形成一幅动人的画面,于是身边的朋友们一个个举起相机拍个不停。老婆婆们也仿佛看惯了慕名前来的游客,并不为所动。

  秘密三:精美壮锦出自民间艺人

  由于南街里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打开着,我们的目光穿越回廊,可以看见很多人家的屋内都摆放有落满灰尘的织布机。一位南街老人告诉我们,编织手艺一直是南街的老传统,织布、织壮锦,社会发展后,近年来才慢慢不织了。但是由于壮锦成为了一种民族工艺品,所以有很多手艺人还是会织壮锦去卖。

  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们又来到街口不远处的一家小型壮锦作坊,看到里面排满了一屋子崭新的手工织布机,许多妇女正手脚并用穿梭编织,场面甚是壮观。作坊主人姓谭,从小就在南街长大的她现在已是一名资深老手艺人。她告诉我们,壮锦是用棉线作经,五彩色线作纬,采用通经断纬编织而成,是一项纯手工活。在明清时期,壮锦是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一般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享用。到上个世纪,编织壮锦又成为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更是嫁妆中不可或缺之物。

  到了现在,壮锦已经成为了一种民族工艺品,由于谭女士一直在作坊里潜心设计壮锦花样和款式,目前她的产品销路不错,特别是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时候,订货单特别多,也有很多老外专程不远万里来到作坊,大批量买走壮锦。

  老谭说起外国人走进壮锦作坊时的情景:“他们睁大了眼睛兴奋地叽里呱啦说了一通,东摸摸,西瞧瞧,还拍录像。远道而来就是客,我还请他们吃酸粉呢!”老谭还透露,很多女孩子都慕名前来学习壮锦手艺,目前她就收了好几个徒弟。

  秘密四:古桥石刻有奇观

  快走到南街的尽头时,原来正打算返回的我们,突然间看到了一座石桥。原来,这又是南街很有来历的一处风景。

  经过了解我们得知,这座位于南街北端的南桥又名太平桥,始建于1373年,是宾阳现存最老的石桥之一。南桥桥长20多米,三等跨,全部用青料石砌筑。26块栏板由青石雕凿而成,栏板上的42幅浮雕栩栩如生;两个桥墩上有一对石刻雌雄螭兽,雄螭逆水居左,雌螭逆水居右,据说是在国内首次发现的神奇石刻造型。那天和我们同去的还有几位广州美术学院专门学习建筑艺术的研究生,他们蹲在桥边仔细观看,也连连称奇。

  由于已时近傍晚,桥上慢慢成了一个临时的热闹菜市,不时有人用箩筐挑着各种各样的菜来摆卖,熙熙攘攘往来的当地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悦里。他们有的在砍烧鸭、有的在秤萝卜、有的在抓活鱼,有的在吆喝着卖豆腐……这座古桥与他们的生活早已融为一体,或许并不是他们眼中动人的风景。

  桥下有宝水江流过,暖冬的夕阳映照着古桥上的人群,也映照着我们这些过客的身影。远出的炊烟已经升起,于是,我们告别了南街,告别了这个隐藏着许多秘密的很有意思的老街,心情愉快地奔向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