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在邕江北岸的黄旭初旧居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黄旭初旧居被修缮一新,免费向市民开放,并且多了一项餐饮功能。市民赏完旧居后还可在这里一品佳肴。
旧居的维修、开发以及保护引进了社会资本,更使旧居在维护保管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昨天,记者踏着在青砖缝隙里长出来的青草进入了明德街53号的旭园。之所以将称之为旭园,是因为黄旭初旧居分为前院、主楼、后院等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民国时期南方民居的院落。
前院三侧均有厢房,穿过西南面厢房的廊厅即可进入旭园的主楼。主楼即黄旭初当年的寓所。该建筑坐西朝东,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四坡屋面盖小青瓦,西南屋面上建有一方形硬山式砖木小阁楼。东、南、北面开有外走廊,方形砖砌廊柱,廊下作栏杆。室内楼地面铺红阶砖,整幢建筑采用“中式屋顶”、“西式墙身”的中西结合式建筑。旭园休闲餐厅经营者谢先生向记者提供了主楼老照片。
记者将现在的主楼与过去的主楼对照发现,原本剥离的墙体白灰已被黄色的涂料所替代,已经腐朽的主梁也已全部更换,而地板上破碎的红阶砖与烂木梯踏板、扶手都已按修旧如旧的形式进行更换、翻新。
主楼的墙壁上还悬挂着一些老照片,给主楼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谢先生对记者说,南宁有着特别的文化底蕴。
他出重金对旭园进行了修缮,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护好故居让市民了解历史。为了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这座旭园,谢先生还收集了诸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明德街天主教堂、云亭街码头、南宁河西渡轮等老照片,摆放在旭园的每间厢房里。
站在黄旭初旧居的主楼,可眺望邕江,也可清楚地看到与旧居一墙之隔的邕宁电报局旧址。电报局的前四进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屋面盖着的小青瓦大多已破碎,漏出木梁。
整个建筑形式以南宁传统民居建筑布局,但因电报局建成至今已有85年,楼房已成危房。南宁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蒲晓东透露,按照南宁市文物管理部门的设想,邕宁电报局旧址将被建成一个公益性的电信行业博物馆,里面将集中展示电信发展历程中的各种展品及图片,如清代手摇电话等。
届时,修缮后的电报局与旭园以及正在布展的邓颖超纪念馆、林氏旧居等古建筑将一并开放,加上古城墙、古堤将成为市民与游客一处新的文化旅游区域。
更为可喜的是,南宁市政府已将旭园与电报局旧址周围2.6亩占地划为了文物保护区,将来我们能传承给子孙后代更为完整的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