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市周边“农家乐” 期待众人帮实现大家乐

  “农家乐”在柳州的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游客对旅游点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才能让游客和“农家乐”业主实现“同乐”?

  “农家乐”就是吃土鸡?

  5月2日,柳州市的林先生一家5口驱车前往柳东镇,到一家集吃、住、玩、采摘农产品为一体的休闲农庄享受“农家乐”,但他并不敢放心地吃和住——食品大多是自己带去的。他告诉记者:“害怕不卫生。”

  与林先生持同样心理的游客不少。曾先后有过3次“农家乐”游乐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每次“农家乐”都是吃土鸡、打麻将,除此之外,极少有新鲜的、好玩的活动,再加上苍蝇飞舞的餐厅和臭气熏天的厕所,现在已没有“冲动”了。

  经常往返上海、成都等地市出差的龙先生认为,目前柳州本地的“农家乐”旅游与经济较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他说成都的“农家乐”与柳州起步差不多,但发展很快,借助川西坝子特有的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和古老的巴蜀文化,具有浓郁的农耕“川味”。当地旅游部门还专门出台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细则,把“农家乐”旅游点的生态环境、建筑结构、厨房、餐厅、厕所、停车场、客房、服务质量、提供的服务项目等各环节,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和细化。按评分细则规定将“农家乐”旅游点分为一星级至五星级,旅游、卫生、环保、工商、园林等相关部门按不同等级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监管,使得“农家乐”业一步步走上规范化,游客也越来越多。

  但在柳州市,“农家乐”旅游点大都停留在起步阶段,规模小、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达不到游客的期望。
 
  “农家乐”要走出“小农户”

  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出现,需要长线发展。但目前柳州的“农家乐”却比较局限,几乎每个点的运行,一年只有一两个月、一两个季节,很难发展成经济型的产业。特别是那些只设立了吃土鸡、钓鱼等大众化项目的景点,在发展上都存在不同的“硬伤”。

  对这些问题,不少柳州“农家乐”的业主已经意识到。柳州农工商公司下属的大桥园艺场千亩湖景区等“农家乐”旅游点,2004年获得首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规模上已是柳州“农家乐”的“排头兵”。但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不满足于现状,认为基础建设仍待完善,力争开发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加快发展步伐。该负责人认为,“农家乐”的经营,不能再停留在各家各户小打小闹的局面,要真正形成游、食、住、行、购、娱一体的农业观光产业,才能继续发展。

  拖住发展后腿的,还有安全管理问题。柳东镇环江村开设家庭旅馆的吴技强告诉记者: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游客的安全问题,包括饮食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农家乐”旅游接待点都有可能倒闭。但这些问题因为旅游不景气而受到影响,像前期投入的消毒碗柜、冰柜等设施,也常常因客源断档而停用。

  吴技强说,虽然村民为了形成长期的“农家乐”旅游经济,想尽了办法,但因个人的能力有限,村里的“农家乐”依然停滞不前。他们盼望有政府来扶持,为他们输送客源。

  “农家乐”期待更多“帮衬”

  据了解,目前柳州市的旅游目标是“打造风情柳州”,重点开发融水、三江、融安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景点,以吸引外地游客。对于市区周边的“农家乐”,因其规模不大,兴起时间不长,还处于静待事态发展的阶段,没有将其纳入管理计划。

  旅游界人士分析,柳州市“农家乐”要想走出目前的不太景气的局面,仅靠各自的单打独斗极为困难,并且很可能会走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规模越小、客源不足、收入低下,业主越舍不得投入,从而新项目引进困难、服务管理滞后,客源更少。

  记者从卫生监督部门获悉,因为客源过少、规模过少,目前柳州市区周边的“农家乐”大部分连卫生许可证、工商执照等都未有办理,不可能向客人提供规范性服务,信任度也因此而降低。

  要改变“农家乐”这种“地下作坊”般的不良形象,没有足够的客源支持,显然难以为继。目前,柳州市区的“农家乐”游客,主要是利用周末、假日休闲的市民,消费能力偏低,限制了其发展。与柳州相距两个小时车程的桂林,相比之下,“农家乐”业主的收入稳多了,一年四季有客,但本地客源只占极少部分,更多的是来自市外、境外的游客。因此,柳州“农家乐”期待更多人、更多部门的“帮衬”。